一、骨質疏松癥有哪些危害?
骨質疏松癥對于健康的最大危害是骨質疏松性骨折。骨折后患者的5年預期生存時間僅為同齡非骨折者的80%。髖部骨折是致死率最高的類型,每5人中有1人在1年內死亡,年齡越大,死亡風險越高。椎體骨折也會顯著增加死亡風險。
骨折后患者即使存活,也常遺留慢性疼痛和殘疾等問題,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且增加家庭照護成本。另外,骨質疏松癥及相關骨折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據專家估計,中國在2010年因骨質疏松性骨折造成的花費達到近650億元。
二、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骨質疏松癥?
進行骨質疏松癥的診斷,需要測定骨密度值。骨密度由雙能X線吸收法(DXA)檢測。當骨密度降低程度達到或超過同性別、同種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均值2.5個標準差時可診斷骨質疏松癥。降低程度介于1-2.5個標準差之間者為低骨量人群。
骨質疏松癥早期常無明顯的特異性癥狀,因此常被稱為“靜悄悄的骨病”,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可出現腰背疼痛或全身疼痛,負重增加時疼痛加重或活動受限。脊柱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松性骨折中最常見的類型,常可導致身高變矮、駝背,并伴脊柱壓痛,活動變形。出現骨質疏松癥的特有表現時,建議到醫院進行骨密度測量。而對于絕經后婦女、老年人等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建議加強骨質疏松癥的篩查,定期檢測骨密度,盡早發現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三、為預防骨質疏松,在生活方式上有什么建議?
一是均衡飲食,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保持合理蛋白質攝入。骨骼主要由有機質和無機鹽構成,無機鹽中起最關鍵作用的是鈣。因此建議保持合理蛋白質攝入,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中國營養學會于2013年提出鈣的適宜攝入量為18-49歲人群800mg/天,50歲以上人群1000mg/天,孕早期婦女800mg/天,孕中、晚期和哺乳期婦女為1000mg/天。就普通人來說,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即可滿足鈣需求,適當多吃奶及奶制品,同時多吃綠色蔬菜、堅果、粗糧雜糧。
二是足量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利用,維持肌力,改善平衡功能。人體內維生素D主要由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在日光紫外線照射下形成。因此建議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和日照,保證充足的維生素D水平。
三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表明,過量碳酸飲料可降低鈣吸收,大量咖啡因攝入與骨量成負相關。吸煙和大劑量酒精可以加速骨量丟失,導致骨量低下和骨質疏松。因此應適當減少碳酸飲料和咖啡攝入量,避免嗜煙、酗酒。適宜的運動可促進青少年骨骼發育,提高青少年骨量,維持成年人骨密度,減少骨量丟失,因此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骨質疏松的預防。
四、預防骨質疏松應當從什么時期開始?
應當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預防骨質疏松癥,以獲得最佳骨量峰值。從嬰兒到青少年時期是促進骨骼生長、建立骨骼健康習慣的關鍵階段。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于提高基礎骨量積累,獲得較好的骨量峰值,維持骨骼健康具有重要影響。骨量峰值主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能否達到遺傳決定的最大骨量主要依賴于生活方式因素,包括足夠的鈣攝入、體育鍛煉以及避免吸煙和過度飲酒等;同時,還應關注兒童期常見的可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疾病和藥物使用情況。
五、人群應該補鈣嗎?專家有何建議?
人體骨骼的發育經過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及成人早期等生長階段,20-40歲全身及局部骨骼單位體積的骨量到達頂峰。隨后,骨量隨年齡增加而逐漸降低。峰值骨量越高,到老年時發生骨質疏松癥和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性就越小。對于普通人來說,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可以滿足鈣需求,適當多吃奶及奶制品,同時多吃綠色蔬菜、堅果、粗糧雜糧等即可達到推薦的鈣攝入量,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而對于處于青春期、孕期、更年期、老年期的人群,在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建議補充鈣劑。青春期是骨骼生長的高峰時期,也是骨量沉積的關鍵時期,保證足夠的鈣攝入有助于提高峰值骨量。孕期女性的鈣儲備降低,同時還要為胎兒骨骼提供鈣,易造成母體骨量丟失,因此建議對孕期婦女進行營養管理,保證足量的鈣攝入。更年期女性由于絕經后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造成了骨鈣嚴重流失,增加鈣攝入有助于減少骨量的丟失。中老年人對鈣的吸收率逐漸降低,如果不注意補鈣,容易引起骨質疏松癥,應當保證充足的鈣營養。
六、絕經后女性和老年人等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對于絕經后女性,基本防控策略一是開展預防骨質疏松癥及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健康教育活動,提高骨質疏松癥知曉率;二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骨量流失;三是倡導定期接受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篩查、骨密度檢測和跌倒風險評估等,盡早發現骨量下降和骨質疏松癥,及時接受治療并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
對于老年人來說,除以上防控策略以外,需要特別注意傷害防護,開展保護脊椎免于骨折的健康教育活動,推廣保持平衡功能鍛煉適宜技術,避免跌倒和骨折。
七、國家衛生健康委在促進國民骨骼健康方面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一是推進“健康骨骼”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骨質疏松癥防控政策。著力建設健康骨骼支持性環境,營造全社會重視骨骼健康的良好氛圍。將骨骼健康工作作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等工作的重點內容推進。加強骨質疏松癥及其影響因素監測,探索建立疾控機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上下聯動的骨質疏松癥防治體系。
二是加強骨質疏松癥的預防,減少或延緩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加強健康教育與科普宣傳,廣泛傳播骨質疏松癥防治等核心知識,提升全民骨骼健康意識。積極倡導居民養成均衡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常曬太陽等健康生活方式,促進骨量積累,預防骨量流失。
三是實施早診早治,降低高危人群發生骨質疏松癥的風險。提升基層骨質疏松癥防治能力和水平,支持配備必要的骨密度檢測設備。倡導骨質疏松癥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骨密度檢測,及早發現骨質疏松癥患者和低骨量人群,及時進行膳食、運動等個性化健康干預。
四是加強骨質疏松癥重點人群防控。以絕經后婦女和中老年人群為重點,加大膳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干預,減緩骨量流失和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同時加大骨質疏松癥的篩查,加強有效干預。針對老年人加強跌倒和外傷的預防,減少骨折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來源:國家衛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