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03-11
全球疫情升級下,醫療與生命科技行業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對于這一長期關注并深耕的重要領域,華興醫療團隊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早春依然延續慣例,從生物醫藥、IVD及基因檢測、醫療器械到醫療服務、智慧醫療五大領域及資金端入手,力求全面描摹過去一年間全球醫療領域發展風向。
回顧2019年,醫療器械領域的資本市場因為科創板和港股18A新政而開拓了新的退出途徑,私募融資延續了之前小而美的風格,國際巨頭繼續穩步進展在戰略管線領域的并購和投資合作。匹配行業容量和潛力,影像、骨科、心血管、外科等領域仍然是資本關注的重點科室。
在2018年醫藥行業面臨4+7集采的大洗牌之后,器械產業也在2019年迎來了落下的另一只靴子,安徽省和江蘇省的集采政策對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高值耗材器械進行試點,骨科、心血管和眼科首當其沖。在政府前期多年的臨床數據收集基礎上,進一步促降價、防濫用、嚴監管。雖然預計頭部公司的銷售業績將受到不小的沖擊,但中長期來看將有利于進口替代和行業集中度提升。
2019年,一批初拿證的創新器械企業面臨新常態下商業化的考驗,而另一端,一批走過發展周期初具業務規模的企業積極探索IPO的契機,展望2020年必將成為進一步整合與規范的大年。
本期將從私募融資、IPO、并購三個層面入手,分析和分享全球醫療器械領域過去一年間的資本市場表現。
政策——關鍵詞:集采2018年12月,由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或計劃單列市參與的藥品集中采購試點陸續揭曉擬中標結果,中選品種大幅度降價,相關藥企的二級市場市值應聲下跌。緊張的關注中,針對高值耗材的另一只靴子也在2019年落地。
1. 2019年7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施《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核心條款包括統一編碼體系和信息平臺、實行醫保準入和目錄動態調整、完善分類集中采購辦法、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制定醫保支付政策等。國家進一步強勢調整藥占比、械占比和服務收費的比例。
2. 7月,安徽省打響第一槍,將脊柱植入物和眼科晶體率先作為試點品種。安徽省18家省屬公立醫療機構將執行談判價格,采購周期一年。骨科脊柱類產品有11家企業中標,眼科晶體4家中標。骨科脊柱植入物總體平均降價53.4%,人工晶體總體平均降價20.5%。
3. 7月和9月,江蘇省的兩輪高值耗材帶量采購談判,對心血管介入、骨科關節、眼科人工晶體降價幅度比起安徽更加激進,覆蓋醫院也擴大到省陽光采購聯盟組織107家成員單位。
4. 10月,山東印發《山東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高值醫用耗材平臺集中采購實施方案(試行)》。
5. 12月,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發文,全面推廣福建和三明醫改經驗,其中包括通過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據悉2020年9月底前,江蘇、安徽、福建、青海、浙江、重慶、四川、陜西、湖南、寧夏和上海要率先進行探索高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
雖然目前執行器械集采的省份、醫院和類目有限,但新一輪洗牌已經開始,未來可期,新常態利好商業渠道廣泛、招投標工作扎實、產品質量穩定且擁有一定創新性技術門檻的企業,而規模偏小,渠道區域化,產品同質化的企業將在這場游戲中失去門票資格,過去小富即安的企業形態難以為繼,行業整合迫在眉睫。
私募融資——交易數量金額雙降,新賽道矚目1.中國醫療器械私募融資保持常態
2019全年醫療器械領域已披露的融資金額約為7億美元,較2018年相比下滑8.6%,總交易數量75個,較2018年下滑21.9%。
數據來源:市場公開信息
其中沛嘉醫療單筆融資額獨占鰲頭,達到1億美元,1500-3000萬美元之間的包括9個交易,700-1500萬之間的融資交易44個,已披露融資金額的交易共計58個,平均募資金額為1,213萬美元,較2018年上升9.6%。
數據來源:市場公開信息
從細分賽道來看,融資規模億元人民幣左右的包括以下私募融資交易:
醫療器械的投資仍然聚焦在高值耗材領域,特別是三類醫療器械的植入器械。賽道集中度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心血管、齒科、骨科、外科的創新企業為主,也出現了類似機器人、五官科、腫瘤消融類的新矚目賽道。這些賽道的熱度和全球行業進展、并購交易的風向標息息相關。例如2019年2月官宣的強生醫療57.5億美元對價收購手術機器人公司Auris,引發了國內新一波對醫療機器人的矚目和項目篩選;6月份瓦里安1.85億美元收購了生產冷凍消融和微波消融產品的Endocare和為肝癌治療提供栓塞療法的艾力康,引爆投資人對腫瘤消融領域的興趣。
2. 2019年海外私募市場:賽道百花齊放,交易層出不窮
2019海外醫療器械的私募融資總額為72億美元,美國以48億美元的絕對優勢傲視群雄,以色列作為創新技術的超級中心依然位列三甲,融資金額達到3.7億美元,僅次于法國(4.4億美元)。聚焦的賽道除了骨科、心血管、神經、外周血管、齒科等和中國類似,也在眼科、泌尿、血透、皮膚病、糖尿病等國內欠缺的賽道涉獵甚廣。
并購交易——海外巨頭繼續整合之路根據已披露的交易數據,我國2019年醫療器械并購交易繼續大幅萎縮,全年總并購交易金額為2億美元,僅為2018年的5%,全年并購交易數量33筆,約為2018年10%。
數據來源:市場公開信息
海外并購交易依然活躍,2019年已披露交易總額達到346億美元。其中3M斥資67億美元收購傷口護理公司Acelity及其子公司KCL、強生57.5億美元收購外科手術機器人公司Auris Health、波士頓科學42億美元收購介入醫學BTG這三筆40億美元以上的重磅并購牢牢占據2019年度前三甲。
Acelity:這家專注于外科手術應用和傷口護理的醫療技術公司,其子公司KCI在高級敷料領域獨占鰲頭,產品線非常豐富,2018年實現收入15億美元。3M將通過此次收購,提升在傷口護理領域尤其是高階(新型)醫用敷料的地位。
Auris Health:由人稱手術機器人之父的Federic Moll博士創立并擔任CEO,在Auris Health之前,Moll博士曾創辦包括鼎鼎大名的上市公司Intuitive Surgical(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內的3家公司。收購Auris Health令強生獲得用于呼吸道手術和肺癌檢測的外科手術機器人技術。
BTG:業務領域涵蓋介入醫學產品組合、血管產品組合以及急性藥物解毒劑三個方向,此次收購是波士頓科學繼2006年以270億美元收購心臟設備制造商Guidant公司后最大的交易,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在介入醫療領域的能力。
Colflax收購骨科領域排名第六的巨頭DJO Global,為其在高利潤的整形外科解決方案市場創造了新的增長平臺。
Fortive收購強生公司的Ethicon(愛惜康)旗下高級滅菌產品事業部(ASP),助力Fortive步入強勁增長的醫療消毒和滅菌產品市場。而強生通過出售ASP改善整體增長。
Fresenius和美國家庭透析設備制造商NxStage的合并:繼2017年達成收購協議之后,2019年2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終于批準此合并,Fresenius借以進入價格更便宜的家庭透析市場。
Corindus:此平臺是目前唯一經FDA批準并帶有歐洲質量檢測CE標志的機器人系統,用于冠狀動脈血管內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療,可以減少醫生吸收的射線劑量。西門子對其收購的成功完成,為臨床治療業務開辟了新領域。
儀器再加工、感染預防產品和服務提供商Cantel Medical 完成收購Hu-Friedy:Hu-Friedy是一家擁有111年歷史的服務于牙科行業的全球儀器及儀器后處理工作流系統制造商。這次收購創造了一個全面的感染預防,儀器和儀器管理解決方案提供者,以優化牙科醫生對卓越的臨床表現和一流的感染預防實踐的需求。
眼科醫療技術公司Glaukos收購眼科制藥及醫療器械公司Avedro,引進圓錐角膜藥物療法。
Vertiflex研發了為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改善身體機能和減少疼痛的微創手術系統,2019年銷售6千萬美元,公司在波士頓科學對其的收購交易中獲得4.65億美元的前期支付和接下來三年的里程碑支付。該產品線將被并入波士頓科學的神經調控部門。
IPO – 新板塊,新活力提到醫療器械板塊的IPO,不得不提科創板給這個行業注入的新活力。2019年7月22日,隨著微創心脈和南微醫學敲響了器械板塊在科創板的第一聲鑼響,民族醫療器械企業又打開了新的資本市場渠道。開板半年時間,一共有16家醫藥生物企業成功登陸,其中醫療器械7家占比接近一半,也成為了生物醫藥板塊里最為熱門的細分領域。從科創板發行后的漲幅來看,醫療器械企業可謂領跑整個生物醫藥板塊,截止2019年12月31日,已發行的16家企業平均漲幅約90%,而器械類企業的平均漲幅為105%,其中南微醫學、心脈醫療、賽諾醫療三家漲幅均超過100%。科創板的醫療器械企業平均市盈率也以76.43名列四大板塊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底修訂的香港交易所18A章程,不僅為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綠色通道,也為尚未產生收入或利潤的醫療器械企業開辟了一條新路徑,在眾多生物醫藥企業登陸港股之后,啟明醫療的成功發行是首個器械公司案例,其以3.68億美元的整體融資額領跑2019年醫療器械IPO。
已上市器械企業在2019年也表現不菲,這里我們重點選取了A股和港股發行的6家企業列式,主要涉及的領域是骨科、植入物、心血管、外周血管等,分別在不同板塊取得了優異的漲幅,均跑贏大盤,其增長勢頭不輸于科創板。這些公司營收的強勁增長是資本市場的信心之源,一方面得益于海外渠道的擴展,另一方面國內市場進口替代趨勢加速。
我們認為,之所以醫療器械類公司在國內二級市場受到追捧,除了科創板注入的新活力之外,主要原因是器械的研發周期及資金投入比的平衡和穩定更符合A股二級市場投資人的口味,我們預計2020年該趨勢會持續,將會是醫療器械行業科創發行之大年。此外,二級市場的熱情也會持續傳導給一級市場投資人更多的信心,并且重拾對器械賽道的關注,尤其是有可直接對標的上市企業所覆蓋的賽道,如眼科、電生理、骨科關節等,也會是今年私募市場關注的重點方向。
相較如火如荼的國內市場而言,海外股市的醫療器械IPO熱度與前幾年基本持平,美股僅有6家企業登陸NASDAQ,平均漲幅約85%,平均融資額在$94m。其中,專注于轉移性頸動脈血管重建術(TCAR)微創手術器械研發的Silk Road Medical以1.2億美元的融資額拔得頭籌,也引起投資者廣泛關注。
展望與建議1. 高值耗材仍是資本市場最青睞的對象,但疫情也帶來新的投資邏輯,口罩手套等低值耗材企業、ECMO等高精產品線也成為投資人新關注的對象。
2.企業的自我造血能力被投資人提到關注的新高度,在產品管線的進度管理、節奏搭配、成本控制方面勒緊褲帶,能提升股東信心,也幫助企業熬過2020年糟糕的上半年開端。
3. 中國會出現數個平臺型集群,在資本和優秀職業經理人的結合下,快速整合中國過去20年小而散亂的器械資產,凸顯巨頭。
4. 市場對于器械創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簡單模仿海外對標產品不再能輕易拿到資金,必須要有長遠的管線規劃、中國特色的產品改進、臨床注冊、批量制造、質量控制、營銷破局等全面的能力才能符合資本市場期望。
來源:動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