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間一角,攝像頭注視著加工全過程。攝像頭另一邊,連接著襄城區市場監管局,檀溪監管所所長黎德軍和同事密切注意。
年前,這家酒店剛通過“明廚亮灶”工程驗收。食物加工全過程,都能通過遠程攝像頭一覽無余。
“操作前先檢查衛生條件,場所、人員、餐具消毒等環節一個都不能漏。”黎德軍通過監控提醒酒店員工,“場所消毒用84,人員消毒用酒精,餐具消毒用高溫消毒柜。”
監管所給酒店下發的通知要求,員工上崗前先量體溫,口罩帽子手套都要佩戴齊全。每天要對員工健康情況進行檢查,做好記錄,員工有任何身體不適,都要及時上報。
“隔離區的餐飲單位,每日必報,每日必查。”黎德軍介紹,酒店食材全程可追溯,要有購銷臺賬,消毒記錄要完整,菜品要留樣24小時。說完,他點開監管微信群,相關餐飲單位人員健康及消毒頻次等信息,一目了然。
說話間,視頻中,一道香噴噴的西芹炒肉片出鍋了。
“三菜一湯,再加一個蘋果。”黎德軍介紹,送飯菜到房間,要求實施“無接觸”配送、“無接觸”取餐,即餐飲加工人員將飯菜做好后,打包裝箱放在合格的快餐盒內,經配送人員傳遞,再交由隔離區工作人員或醫療人員“傳菜”,實現食品加工、運輸環節與隔離人員的“絕緣”。據了解,盒飯的運輸時間要控制在半小時之內,以此保證菜品的溫度。
“保證營養,確保吃好。”黎德軍祝愿道,“希望一線工作人員和隔離人員都能平平安安,健康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