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7-28
20世紀以來,外科領域有兩個手術被認為是最成功的,一個是人工晶體置換,它可以讓盲人重新見到光明;另一個就是人工關節置換,它可以讓原本只能躺在床上的病人重新站起來走出去。其中人工髖關節置換目前已經成為了治療股骨頸骨折、股骨頭缺血壞死等疾病的常規手術方法。但是,如此牛X高大上的手術,其實也有著不為人知的不堪往事……
早在130年多前,一幫腦洞相當大的醫生們就想著有什么辦法能治療不能活動的髖關節了。當時首先考慮的是關節成形術(Interpositional Arthroplasty)。思路很簡單粗暴:關節不會動了,是因為兩邊的骨頭連在一起了,那好辦,中間挖開,再給加點東西隔離,能恢復活動不就行了?
一開始這幫老美醫生還比較謹慎,往里面放的無非就是病人自己的軟組織啊、闊筋膜之類的東西。后來膽子大了,往里面放皮膚,對你沒看錯,往關節中間塞一塊人皮!還有些土豪,往里面放金子,一塊一塊的金箔!再往后就更沒邊了,往里面放豬膀胱!沒錯,就是豬!的!膀!胱!
這一堆東西放進去,傻子都能想出來,那效果必須不好啊。亂七八糟研究了幾十年,終于,大家醒悟過來了:往關節中間放東西是不行的!放啥東西都架不住天天走路的磨損,必須用夠結實的東西來代替自己的關節才行。于是,關節置換術正式登場了。當時也沒有現在這么好的材料,有啥耐磨的呢?橡膠,你覺得這個夠耐磨不?嗯,放進去試試再說。還有,比如黃金、白金、象牙,基本上什么貴就放什么???。
1923年,骨科界著名的大佬Smith Peterson出場了!他設計了全新的人工關節:玻璃杯!(⊙﹏⊙)b(⊙﹏⊙)b 真的,他就是往關節里面放個玻璃杯!過了10年,人家還把玻璃杯升級為康寧公司的Pyrex 耐熱玻璃了。說起康寧公司不得不多說一句,各位現在正在摸的手機屏幕,十有八九用的就是康寧公司的大猩猩玻璃。
然后……還是Smith Peterson,估計自己也覺得玻璃杯實在是說不過去,不知道怎么發現牙科醫生用的鈷鉻鉬合金不錯,至少比玻璃杯結實,就做了1000多個用這種金屬制作的人工關節,不管效果好不好,人家至少敢做啊。于是又一大批腦洞大開的跟風設計,各種金屬和合金制作的人工關節紛紛登場,其中有些還沿用至今。
這種江湖格局一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被打破!來請和我一起念:Sir John Charnley !請注意,必須要加上Sir!人家是正兒八經的英女王冊封的爵士,長得確實也有爵士范???。
John Charnley是個祖傳老西醫,他爹是個醫生他媽是個護士。這位大神開創了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設計了金屬-聚乙烯低磨損全髖關節假體,帶領全體關節外科醫生走向輝煌,他自己也被譽為現代全髖關節置換術之父。除了設計出這種經典的人工關節之外,他還提倡層流凈化手術室、個人隔離系統來減少手術后的感染。下圖就是Charnley手術的照片,他在1966年就穿著太空服在有空氣過濾系統的手術室做手術了,實在令人羨慕啊,要知道今時今日的深圳,某些所謂的??漆t院估計根本就沒見過百級層流手術室,更不要說能夠有效防止感染了,當然,我高大上的深圳市人民醫院一定是有的。
Charnley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采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固定人工關節,至今仍在臨床使用(骨水泥這個東西也是骨科醫生從口腔科醫生那里學來的,最早是口腔科用來補牙的)。不過在使用一段時間以后,一部分骨水泥固定的關節出現了松動,于是就研究出了采用另一種固定方式的人工關節:生物型假體。這個名字聽起來逼格相當高,實際上就是能和自己的骨頭長在一起的假體,最常用的材料是鈦合金。為了讓骨頭容易長進去,表面會做很多很多很多很小很小很小很小的洞,有多小呢?0.05毫米--0.2毫米,放大了看就是下面這個樣子的,密集恐懼癥患者請自行回避。
到這時候,人工髖關節基本已經定型了,不過,關節使用的壽命仍然是各位醫生關心的問題。家里的空調冰箱用5年壞了能換個新的不是啥大事,做個關節手術用不到5年那就可是相當麻煩的事了。于是,目前最耐磨的材料--陶瓷--出場了。這個陶瓷全稱是氧化鋁氧化鋯復合納米陶瓷,扔到地上都會跳起來摔不爛的。請不要拿這個陶瓷和我們平時家里吃飯用的瓷碗來做對比,如果一定要比,你往地上扔個碗試試就知道了。這種陶瓷用來做人工關節,目前已經有使用超過30年的報道了,可以說是目前最貴也是最耐磨的材料了。
至于以后會不會有更好的材料,會不會有能夠做一次手術就能用一輩子的材料,最好還便宜的,那個……夢是一定會實現的
來源:深圳市人民醫院(微信號:sz-rm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