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8-30
近兩年藥品價格虛高得到一定控制,而醫用耗材價格管控正在提上日程。《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為進一步降低高值醫用耗材價格,包括陜西、山西、湖南、青海、新疆等10余省組成的省際聯盟將聯合開展高值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此輪對高值醫用耗材首個跨區域聯合集中帶量采購。
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此前西部聯盟整體耗材價格也多采取價格聯動,但為了進一步降低相關耗材價格,得到更好的談判效果,省際招采聯盟會議后,決定像此前“4+7”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試點一樣,推動跨區域聯合帶量采購,發揮聯盟的規模優勢,加大后期采購談判籌碼。
上述人士說,聯盟包括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湖南、黑龍江、吉林、廣西、貴州、海南、新疆建設兵團、山西共14個成員,部分醫療器械合計采購量占全國近兩成,對于醫療器械企業來說,還是希望以價換量。商務部發布的《2017年醫療器材類區域銷售統計表》顯示,除新疆建設兵團外,上述其余省份銷售總額達到167.27億元,占全國總銷售額940億元的17.79%。
對此,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表示,集中采購是降低高值醫用耗材價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前“4+7”藥品帶量采購試點表明,“帶量采購、招采合一”的辦法有助于健全以市場為主導的價格形成機制,在保證質量和供應的前提下,能夠促使價格回歸合理水平,有效治理帶金銷售的問題,凈化行業環境。
耗材版“帶量采購”已是大勢所趨。此前我國發布《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確指出,將于2019年下半年啟動分類集中采購。對于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多家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按類別探索集中采購,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采購,積極探索跨省聯盟采購。
李滔在國新辦吹風會上也曾指出,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將在此前藥品帶量采購試點的基礎上,探索適合高值醫用耗材的集中帶量采購辦法。
高值耗材是醫療費用構成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之一。以心臟支架為例,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心臟支架的終端市場規模約102.4億元,國內主動脈及外周血管支架的終端市場規模在40.4億元水平,支架類介入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合計約142.8億元。
“但此次跨區域采購僅針對此前談判效果不是很理想的幾個高頻使用品種。”前述人士表示,由于目前高值耗材還沒有像藥品一樣的“質量及療效一致性評價”,也沒有統一編碼,若采用低價中標的慣常做法勢必會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對此,李滔也坦言,“和藥品相比,高值醫用耗材有特殊性,比如一部分高值醫用耗材在使用時要提供一些增值服務,像手術跟臺等等,并且現在還缺乏質量和療效的評價體系。”
據悉,在此背景下,此次以西部聯盟為主體的集中帶量采購將針對擬定高值醫用耗材品種,集中在人工晶體、心臟起搏器、吻合器、透析管、超聲刀等目前使用頻次較高、發展水平較好的品種。
事實上,此前經過談判后,陜西省藥械集中采購網發布2306個規格的骨科植入類耗材產品和價格調整結果,包括對于創傷骨科醫生頻繁使用的克氏針在內,共62個規格的骨科植入類產品價格腰斬。其中,常州市某醫療器械公司的克氏針由350元降到28元,降幅高達92%。北京某人工關節公司的遠端塞和中置器價格降幅高達91%,分別從850元降到80元、從1200元降到111元。某知名跨國械企的經皮胸腰椎后路固定棒和胸腰椎后路固定棒,價格分別從13761.5元降到6880元、從9845.55元降到4920元,都降低了50%。
除了陜西省以外,此前以省為單位進行耗材帶量采購試點的安徽與江蘇也取得了較好效果。數據顯示,安徽省談判議價工作成功完成,骨科脊柱類材料國產品類平均降價55.9%,進口品類平均降價40.5%,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人工晶體國產品類平均降價18.1%,進口品類平均降價20.9%,總體平均降價20.5%。江蘇方面,支架按單個品種談判,中選品種平均降幅51.01%,最高降幅66.07%;起搏器按生產企業談判,中選企業涉及品種平均降幅15.86%,最高降幅38.13%。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在加速醫用耗材統一編碼工作,在實現統一編碼后,醫用耗材在全國有了唯一一張“身份證”,將打通從生產企業內部到流通、使用所有環節的編碼、數據接口、電子數據交換等相關信息的接口,實現全國范圍內、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內信息可交換。而對于耗材分類、質量與使用方式的一致性評價的建立,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高值醫用耗材大規模帶量采購的推進。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