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4-25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3日發表的一項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美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無需電池、可以收集心跳產生的能量的裝置,并以此給心臟起搏器供能。 這一裝置被植入成年豬體內后,還能糾正竇性心律不齊。
作為一種較常見的可植入電子儀器,心臟起搏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沖,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去刺激電極接觸到的心肌,進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達到治療的目的。但目前的心臟起搏器等植入式醫療器件,主要依靠電池供能,這些電池不僅笨重堅硬,而且壽命較短。植入式自驅動能量收集器可用于生理調節,但目前只在能量需求較低的小型動物和細胞模型上進行過展示。
此次,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李舟、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及其同事,合作開發了一種可植入式發電機,可以從心臟搏動中收集足夠的能量,為商用起搏器供能。
這個能量收集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機械耐久性,另配有一個電源管理單元和一個起搏器。研究團隊在豬體內證實,他們的這個可植入系統不僅可以進行心臟起搏,還能糾正竇性心律不齊(一種心臟節律不規則),防止病情惡化——如竇性停搏和心室顫動,從而避免可能導致的死亡。
盡管這一系統還需在尺寸、效率和長期生物安全性方面做進一步優化才能最終用于人體,但每次心動周期所收集的能量,已經超過了人類心臟起搏所需要的能量。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技術在組織工程、神經再生和干細胞分化這些領域或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來源: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