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3-21
曾幾何時,腸道細菌會影響心理健康的觀點被認為是異想天開,如今卻已變成一個重要的研究主題。
就在十年前,腸道微生物會影響大腦的觀點還經常被斥為無稽之談——現在再也不會了。
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微生物群之間的關聯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吸引了公眾的廣泛注意,相關報道屢見報端。但是,這個“腸-腦軸”究竟如何運作?微生物通過何種機制塑造大腦功能,比如記憶和社會行為;又可能通過何種方式影響抑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這中間的關聯略顯薄弱,且通常具有爭議。
中樞神經系統與無數人體腸道微生物之間的關聯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主題和公眾關注焦點。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只能表明特定腸道細菌及其代謝物與神經疾病癥狀存在關聯。但是關聯關系不等于因果關系。況且許多研究采用的是動物模型,無法準確反映人類性狀或行為。此外,人體研究一直比較受限:被試數量一般相對較小,而且大量可能影響微生物群的混雜因素(比如非正常飲食、抗生素和抗抑郁劑)可能沒有得到控制。
《自然-微生物學》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針對其中的一些問題給出了答案(M。 Valles-Colomer et al。 Nature Microbiol。 https://doi.org/10.1038/s41564-018-0337-x; 2019)。作者采用DNA測序分析了比利時弗蘭德腸道菌群項目(Belgian Flemish Gut Flora Project)1000多名參與者的排泄物菌群,并將分析得出的不同微生物種類與被試的生活質量和抑郁癥發病率進行關聯——生活質量和抑郁癥發病率分別來自被試的自陳報告和醫生的診斷。
研究人員通過荷蘭LifeLines DEEP項目的一個包含1063名個體的獨立隊列證實了這一發現。最后,他們通過挖掘數據,生成了一個目錄,描述了這些菌群制造或降解能與人類中樞系統相互作用的分子的能力。
結果發現,糞球菌屬(Coprococcus)和小桿菌屬(Dialister)細菌在抑郁癥患者體內有所減少。他們還觀察到了生活質量與腸道微生物組合成神經遞質多巴胺的降解產物3,4-二羥苯酰乙酸的潛在能力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以上研究結果是目前證明人體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心理健康的最有力證據之一。
不過,這些仍然只是關聯關系,而非因果關系。研究人員知道,腸道微生物群可以生成或刺激生成神經遞質和神經活性化合物,比如血清素、GABA和多巴胺,而這些化合物可以調節細菌生長。
目前,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是明確這些微生物源分子能否與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相互作用,如果可以的話,是通過什么方式產生互作的,以及這種互作是否會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或患病風險。至少就目前而言,去探索這些問題是明智之舉,并非無稽之談。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