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2-13
國家癌癥中心最新完成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發表在今年1月第41卷第1期的《中華腫瘤雜志》上。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同時,隨著惡性腫瘤發病數持續上升,我國每年所需的相關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
肺癌發病居榜首
截至2018年8月1日,國家癌癥中心共收到全國31個省(區、市)501個登記處提交的2015年腫瘤登記資料,其中地級及以上城市173個,縣和縣級市328個。最終納入368個登記處,覆蓋3億余人。
報告顯示,10多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和癌譜的構成與2014年水平基本相當,而發病人數有所增加,說明人口老齡化是目前癌癥負擔增加的主要原因。
報告指出,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統腫瘤及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按發病人數順位排序,肺癌高居榜首。2015年,我國新發肺癌約78.7萬人,發病率為57.26/10萬;其他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等。按死亡人數順位排序,肺癌也居首位。2015年,我國因肺癌死亡約63.1萬人,死亡率為45.87/10萬;其他依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等。
報告顯示,在392.9萬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在233.8萬死亡例數中,男性約為147.9萬例,女性約為85.8萬例。男性發病首位為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52萬;女性發病首位為乳腺癌,每年發病約為30.4萬。
報告指出,應當關注女性的甲狀腺癌和男性的前列腺癌。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增幅較大,已位居女性發病第4位。前列腺癌則位居男性發病第6位。
城鄉發病水平逐漸接近
根據報告,40歲以下青年人群惡性腫瘤發病率處于較低水平,40歲以后快速升高,發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到80歲年齡組達到高峰。對此,報告提出,應針對不同惡性腫瘤的發病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控工作。
報告顯示,城鄉惡性腫瘤發病水平逐漸接近,認為可能是由于惡性腫瘤危險因素的城鄉差異在縮小,如吸煙、慢性感染、飲食習慣以及空氣污染等。另一方面,城市發病率高于農村,但農村死亡率高于城市。報告分析,這可能與城鄉癌譜構成差異有關,農村地區主要癌種以上消化系統腫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預后較差的惡性腫瘤為主,城市地區則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高發。此外,農村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村民防癌意識相對薄弱,也導致農村惡性腫瘤死亡率偏高。
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癌譜并存
報告指出,我國惡性腫瘤負擔日益加重,癌癥防控形勢嚴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癌譜并存,防治難度巨大。
報告提出,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目前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提高約10個百分點,但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國癌譜和發達國家癌譜存在差異。
同時,中國預后較好的乳腺癌、甲狀腺癌和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別是82%、84.3%和66.4%,與美國等發達國家(90.9%、98%和99.5%)仍存在差距。報告認為,出現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早診率低以及臨床診治不規范。
報告還指出,目前癌癥防控的重點任務正在逐步落實,國務院建立了重大慢病防治部際聯席會議制度,20個省建立省級癌癥中心,全國腫瘤監測點已達574個,腫瘤登記及監測隨訪網絡基本建成。這些工作的推進必將有效遏制我國癌癥負擔日益增長的勢頭。同時,腫瘤登記工作在癌癥防控政策的制定及相關工作的開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國腫瘤登記工作已覆蓋人口4.38億,腫瘤登記的覆蓋面和數據質量穩步提升。(記者王瀟雨)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