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發布日期:2019-01-16
腫瘤原發灶能夠誘導遠端轉移器官中基質和相關免疫細胞成分與功能變化,形成一個利于腫瘤細胞定居生長“土壤”的 “腫瘤轉移前微環境”。
淋巴結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腫瘤最常見的轉移部位,腫瘤淋巴結轉移是臨床判斷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因此,探索腫瘤淋巴結微環境變化機制、尋找預測和干預腫瘤轉移的靶標和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與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顧炎、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付麗等合作,揭示了B細胞能夠通過分泌靶向腫瘤抗原HSPA4的病理性抗體,促進乳腺癌淋巴結轉移。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1月15日《自然·醫學》。
曹雪濤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抗體靶向治療是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2018年的諾獎就是頒發給兩位應用免疫抑制性抗體開展腫瘤免疫治療的免疫學家。”
眾所周知,B淋巴細胞可以分泌抗體,執行體液免疫功能。“然而,臨床報道顯示,某些類型的腫瘤(如乳腺癌、頭頸部腫瘤、婦科腫瘤等)患者體內若有較高水平的抗體,則患者預后較差。”曹雪濤說,“而其中具體的機制及腫瘤患者體內存在的抗體的促瘤效應并未明了,尤其是對于B淋巴細胞及其分泌的抗體在腫瘤淋巴結轉移中的功能知之甚少。”
研究團隊利用小鼠乳腺癌原位模型,發現在腫瘤轉移前,引流淋巴結中B細胞的比例與數量顯著增加。并發現此類腫瘤馴化的B細胞可分泌大量抗體入血而促進乳腺癌淋巴結轉移,實驗性清除B細胞及其分泌的抗體,可以阻止乳腺癌淋巴結轉移。
隨后,研究人員利用蛋白質譜技術篩選到此類病理性抗體靶向的腫瘤膜抗原HSPA。進一步通過臨床乳腺癌樣本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血清存在高濃度抗HSPA4抗體水平,預示其易發淋巴結轉移、患者生存期短、預后差。“這提示HSPA4抗體水平有望成為乳腺癌淋巴結轉移預測、患者預后判斷的指標,也為乳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靶標。”曹雪濤說。
研究人員表示,本研究闡明了B細胞及抗體介導的體液免疫在淋巴結轉移前微環境形成及腫瘤淋巴結轉移中的重要功能。
此外,本研究首次發現除調節性B細胞介導的負向免疫調控功能外,B細胞能夠通過分泌靶向腫瘤抗原的病理性抗體直接促進腫瘤轉移,同時尋找到糖基化的腫瘤膜抗原在病理性抗體的產生及促轉移中的重要功能,為深入認識體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功能及腫瘤轉移前微環境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視角。
來源: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