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9-01-07
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卓研究員團隊和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梁靜副教授課題組,近日在國際著名精神病學雜志《生物精神病學》上在線發表的論文,闡明了在社交挫敗抑郁模型中,前腦組蛋白巴豆酰化修飾與表觀遺傳分子CDYL在抑郁癥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為闡釋抑郁癥發生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為抑制癥治療提供了潛在的干預靶點。
黃卓介紹,抑郁癥是一種現代社會普遍的精神疾病,影響超過3億人的正常生活。抑郁癥的發生不僅受基因遺傳學的調控,也與環境應激如壓力、創傷記憶等因素密切相關,但環境應激導致抑郁發病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科研團隊圍繞環境應激導致大腦的表觀遺傳學改變進行研究,以表觀遺傳因子CDYL調控的組蛋白巴豆酰化修飾(指在組蛋白的賴氨酸殘基上引入巴豆酰基團)為切入點,對應激導致的抑郁發病機制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組蛋白巴豆酰化水解酶和轉錄抑制因子CDYL在抑郁小鼠前邊緣皮層(PL)的表達量顯著上升,并且其介導的組蛋白巴豆酰化水平顯著下降。在PL過表達CDYL時,可以增加小鼠對抑郁的易感性;反之,敲低CDYL可以降低小鼠對抑郁的易感性。研究人員還發現,CDYL可以通過轉錄抑制神經肽VGF的表達來影響神經突觸的可塑性,從而調節壓力介導的抑郁癥發生發展。這一研究首次報道了組蛋白巴豆酰化修飾在抑郁癥中的作用,并從分子機制上將外界環境應激與抑郁癥的發病相聯系。(記者付東紅 通訊員宋書香)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