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思瑋發布日期:2018-11-05
“雖然國內外有關腸道菌群的研究如火如荼,但它仍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沒有被發現。”近日,意大利ReGenera Res抗衰老研究中心主任、維元診所首席專家馬洛塔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人體腸道菌群的細胞數量是整個人體的十倍,腸道神經細胞的數量僅次于大腦。龐大的菌群不僅僅會影響腸道的生態環境,還會對成為人體的健康情況的“預警器”。
過去,腸道菌群僅僅被看作參與到人體內某些酶的作用。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腸道菌群還參與到人體的一些基因表達與調控,與包括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孤獨癥等疾病密切相關。
人剛出生的時候,腸道菌群主要來自于母體,但隨著年齡增長以及各種食物的攝入,腸道菌群開始發生變化。通常認為多吃一些未加工的、天然的、本地食物,少吃一些精細化的、被反復加工的可能更有利腸道菌群的“平衡”。
一項發表于2017年10月mSphere雜志上的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與健康有直接的關系。該研究為選取了3~100歲健康的(無已知健康問題或家族病史)1000名中國人進行了腸道菌群的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入組的健康老年人群體內的菌群組成與幾十歲以下人群腸道菌群差異不大。
“這個研究提示我們維護菌群多樣性對健康衰老的重要性。”馬洛塔說,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一些長壽村,雖然他們的飲食并不相同,但卻有一些共同之處,比如食物盡量多樣化、吃得不要太飽等。
當然,除了飲食,生活方式也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健康。比如規律作息、經常做有氧運動、樂于群居生活、生活壓力不太大的人會更健康。
馬洛塔向記者介紹了一項國外研究,將遺傳背景一樣的一群小白鼠一分為二:一群小白鼠生活在一個比較大的空間生存,里面有游戲玩具,可以玩可以交流;而另一群小白鼠則分別獨自地生活在固定的、黑暗的小空間內。通過一段時間觀察以及腸道菌群分析,研究人員發現,生活在固定小空間內小白鼠腸道菌群明顯比另一群小鼠的情況糟糕。
那么,我們該如何了解到自己腸道菌群的情況呢?馬洛塔說,尿液就能反映出包括腸道菌群在內的多項人體健康指標,通過對尿液中代謝復合產物進行精準檢測及數據分析,醫生就可以獲知病人腸道環境的真實情況。此外,基因檢測也能了解到腸道菌群的情況。
如果發現腸道菌群處于失調的狀況,馬洛塔建議,首先從飲食和生活方式上進行調整,還可以服用一些“好”的細菌,以幫助腸道菌群重新建立。此外,中國國內一些民營高端醫療機構已經開展水療、臭氧治療在腸道菌群中的應用,嘗試為腸道菌群失調患者提供多元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針對于假膜性結腸炎或難治性結腸炎所導致的一種嚴重腹瀉,馬洛塔認為采取糞菌移植應該是首選。
采訪中,馬洛塔特別強調抗生素的濫用、環境的污染對腸道菌群的危害。他表示,多數長期服用抗生素的患者,腸道菌群都會受到破壞,而長期處于污染的環境下,人也容易出現腸道菌群的失調。
既然腸道菌群與健康狀況密切相關,我們能否通過腸道菌群的檢測來預防某種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預后呢?馬洛塔的觀點是:非常有可能,但是目前的研究水平,腸道菌群檢測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并不能替代原有的成熟檢查手段。
而至于腸道菌群與疾病之間的因果關系,這也是目前很多國內外學者關心與研究的熱點。“不管兩者誰是因,誰是果,還是兩者互為因果,但至少讓人們能意識到腸道菌群對健康的重要性。”馬洛塔說。
來源: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