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10-16
“帕金森病并不像它最初起病時那么簡單,涉及多個神經遞質網絡的多系統變性,小腦網絡的異常改變可能也參與某些運動癥狀的發生。幸運的是,多巴胺能提高運動能量,足以改善運動控制,但最終其他的退行性改變更加重要。”12日,在第一屆中國帕金森聯盟大會暨第三屆運動控制與帕金森病國際研討會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神經病學與中風研究所人類運動控制部門主任馬克·哈利特教授說。
國家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宣武)主任、中國帕金森聯盟理事長陳彪教授介紹,隨著人口老齡化,主要以影響老年人運動功能為臨床特點的帕金森病,已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達1.7%,我國目前有近300萬帕金森病患者,常年忍受震顫、肌肉僵直、運動遲緩等運動機能障礙癥狀。我國帕金森病患者的數量已占世界總數量的一半以上,而被診斷治療的患者不到一百萬。
我國帕金森病仍處在知曉率低、就診率低、診斷和治療率低的“三低”狀態,尤其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主要原因是缺乏帕金森病專科大夫。帕金森病尚無有效治愈辦法,具有病程長、殘疾率高、家庭和社會負擔重等特點。
“多巴胺能解釋帕金森病運動特點,比如可以解釋帕金森病一般運動緩慢和一些運動起始問題,但不能解釋序列效應及縮放障礙;可以解釋僵直,但幾乎不能解釋震顫;還可以解釋一小部分姿勢不穩及步態。”馬克·哈利特說,以多巴胺替代藥物治療和腦深部刺激術外科治療,能較好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讓老人活得好、活得長。
2017年11月,中國帕金森聯盟成立。陳彪介紹,該聯盟臨床檢測老年斑和多巴胺神經元數量的PET分子顯像探針已研發成功,并應用于臨床500多例患者和新藥注冊多中心臨床試驗。(馬愛平)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