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發布日期:2018-08-27
郭剛制圖
從生病后才去醫院看病,到主動體檢,爭取早發現早治療,再到主動預防、主動監測身體狀況,人類對于健康與疾病認識的改變,歷經了成百年上千年。近幾年,人們用于監測健康狀況的儀器越來越小巧,甚至手環、戒指都成為了隨時監測心跳、運動情況的設備。
而隨著材料學科的發展,一些幾乎與皮膚一樣薄軟的材料讓科學家研發出了“電子皮膚”,為需要皮膚移植的病人和義肢的制作帶來了新希望,同時也為健康監測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近日,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教授任天令帶領團隊以石墨烯為材料,研發出多層石墨烯表皮電子皮膚。它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可以直接貼覆在皮膚上用于探測呼吸、心率、發聲等,未來在運動監測、睡眠監測、生物醫療等方面具有重大應用前景。這一成果日前發表在納米領域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上。
電子皮膚與石墨烯
與人體其他器官相比,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負責人體內部與外界環境的交互。在其柔軟的組織下面分布著一個龐大的傳感器網絡,可實時獲得溫度、壓力、氣流等外界信息的變化。而且,作為保護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皮膚兼顧柔性與韌性。
為了模仿皮膚的特點,國內外的研究人員利用不同材料制作電子皮膚的“原材料”嘗試,希望有一種材料可以模擬人類皮膚的傳感功能,或能實現或超越皮膚的傳感性能。
石墨烯以其高強度和良好的韌性受到不少學科領域研究者的青睞,這與人體皮膚組織不謀而合,自然也被列為電子皮膚材料的選擇之一。不過,這一研究在國內外都只是剛剛起步。而且,擁有出色的導電性和柔韌性的石墨烯如何舒適、美觀、穩定、可靠地貼合在皮膚表面,從而采集人體生理信號一直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困擾研究人員的問題,也是這個領域的難點。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任天令帶領團隊使用了新型襯底,使得石墨烯能夠像文身一樣貼合在皮膚上,從而更好地獲取人體信號。“此外,我們開發了新型濕法剝離石墨烯氧化物工藝,進一步提高了器件的靈敏度。相比于其他電子皮膚,我們的器件能夠更好地貼附于皮膚之上,且具有更高的靈敏度。”任天令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說。
自主創新路
新型濕法剝離石墨烯氧化物工藝是任天令等人獨創的新工藝。“如果沒有剝離工藝,外加力的時候,殘留石墨烯氧化物會分散部分受力,從而降低器件靈敏度。經過新工藝處理后的石墨烯,被剔除了石墨烯氧化物,進一步提高了器件的靈敏度,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器件佩戴的舒適度與方便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新工藝建立在任天令團隊創立的“以石墨烯帶狀結構為基元的裂痕理論模型”上,后者是研究人員通過對激光直寫石墨烯微觀結構分析研究后的成果。而在之前,研究人員從未分析激光紋路與器件特性之間的關系。“這次我們在制備器件時,發現了器件出現了兩種特性,這令我們大為不解。因此我們從最本質的石墨烯微觀結構出發進行分析。”任天令解釋說,“其實,這個模型在現實中就有非常形象的對應,我們吃牛肉干的時候會發現牛肉干是有紋路的,當你沿不同方向去撕牛肉干的時候所需要的力量是不同的,紋路的斷裂延不同方向是不一樣的,科學地講是‘各向異性的’。”隨后研究人員進行了模型仿真和實驗驗證,發現仿真結果與實驗結果非常吻合。而以石墨烯帶狀結構為基元的裂痕理論模型,較好地模擬了由應力引起的阻值變化過程。
此外,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選擇了多層石墨烯。因為單層石墨烯的厚度只有三億分之一米,因為比較脆弱,所以處理起來相對困難,成本也相對較高。多層石墨烯則降低了成本且提高了器件靈敏度。
面對研究中的兩項創新科研成果,任天令表示,這與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這次建模主要是由清華大學物理系本科生王云帆完成。其間,我們團隊進行了多次交流,多次修正”。
早期監測到特殊信號
在發表這次論文之前,任天令一直致力于突破傳統器件限制的新型微納電子器件的研究。去年,他就曾率團隊研發了石墨烯智能人工喉。這種人工喉具有聲音收發一體化的特點,既能接收聲音,又可發射聲音,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貼附在聾啞人喉部便可以輔助聾啞人“開口說話”。
今年,任天令團隊對石墨烯的研究再次升級。“科學研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次的研究所使用的激光直寫石墨烯工藝我們已經完善了幾年,同時也進行了不斷的改進。”任天令說。在解決原材料問題后,剝離后的石墨烯作為基底如何貼合在人體表面,探測體征信號呢?
其實,在摸清石墨烯的特點后,研究人員可以通過電阻值的變化實現對人體生理信息的監測和分析。例如在唇部、手腕、喉嚨等不同位置放置電子皮膚,可實現對呼吸、心跳、語音等生理體征信號的測量;而在胸口、手腕、指尖等部位放置則可測量心率。據介紹,未來,這款電子皮膚可穩定工作10小時以上,還可以定制圖案。
接下來,任天令還將繼續開展這項研究。首先,他將進一步優化后端電路的設計,同時采集更多的信號進行分析,分析信號與體征之間的關系,結合大數據與云計算,使之能夠真正造福于人類。
“電子皮膚擁有光明的應用前景,它能夠實時監測身體狀況。目前醫療健康領域愈發重視疾病預防,如果我們能夠在疾病產生的早期監測到其特征信號,那么就能將其扼殺在萌芽之中,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患者的痛苦,又能夠降低治療成本,這對于國計民生是巨大的福祉。”任天令說。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21/acsnano.8b02162
《中國科學報》 (2018-08-24 第8版 健康)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