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3-27
面對公共衛生環境的變化,非傳染性疾病負擔的日益增加,以及新興中產階層對醫療健康的期望的不斷攀升,中國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處在醫療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時代,中國不僅要致力于解決許多長期遺留的問題,也在繼續致力于技術的不斷創新。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下稱哈佛公衛學院)將與中國多家高校共同促進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
2018年3月16日,七家中國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與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為“哈佛中國健康合作伙伴關系(Harvard China Health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首批成員單位。他們分別是: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社科院人口所、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公管學院、四川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這些合作伙伴將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研究、教師學生交流、人才培訓等方面展開廣泛的合作。該項目的愿景在于將科學研究成果通過有效的、可復制的、創新的政策、衛生系統的設計和實施,以及數據科學化轉化成人們的健康和福祉。
哈佛公衛學院院長米歇爾·威廉姆斯(Michelle A. Williams)出席了簽約儀式,并在隨后的論壇上發表了演講。她介紹了哈佛公衛學院與中國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合作歷程,以及在當前與中國同行之間的緊密聯合和合作。
哈佛公衛學院院長米歇爾·威廉姆斯
據她介紹,在過去的四十年里,雙方的合作包括試點一種創新型的低成本醫療保險制度。目前該制度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為超過90%的中國農村居民(5.89億)提供可負擔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通過領導力和交流項目培訓了一代又一代的政府官員,許多項目畢業生已在政府中擔任關鍵職務,負責重大政策的決策;通過一項為期30年關于棉塵與肺病關系的研究,促進了中國各地工廠空氣質量的提高以及為減緩糖尿病、肥胖癥和心臟病的上升趨勢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策略。
米歇爾·威廉姆斯(Michelle A. Williams)說,如何確保老齡化人口的生命力,氣候變化中如何保持健康,如何讓人們保持健康的體重以避免糖尿病等慢性病,怎樣戰勝傳染性疾病等,這是當前哈佛公衛學院思考的問題,也是全世界共同的難題。
“而在這些問題的解決上,沒有一個地方比中國探索地更深、更廣。”此次項目的負責人哈佛中國健康合作項目主任、哈佛公衛學院葉志敏教授說。作為國際知名的衛生政策和體系專家,她的研究側重于如何改善醫療保健體系,為民眾提供公平的、可負擔的優質服務,以及適用于醫務人員、醫療機構和患者的激勵機制。作為中國醫療保健體系的專家,她與中國的各級政府有著廣泛的合作。
哈佛中國健康合作項目主任、哈佛公衛學院葉志敏教授
她領導的哈佛中國健康合作項目將要完成以下的目標:
1. 為全民開發可負擔的、優質的醫療保健模式。
為中國龐大的醫療保健體系開發可負擔、優質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是個巨大挑戰。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哈佛中國健康合作項目旨在與中國各地的省、市政府合作,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多個覆蓋數百萬人的長期試點地區以設計和檢驗可行的、有效的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葉志敏在中國寧夏自治區領導的一項覆蓋60萬人口的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對醫療保健體系改革的多個研究假設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都可以得以提高。該模式已經擴大到該自治區全部620萬人口。在全國范圍內,這一模式已被確定為服務生活在西部貧困地區的3.5億中國農村居民的樣板。
2. 培養21世紀的赤腳醫生。
中國的赤腳醫生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以低成本的方式增進全民健康,作為初級醫療保健服務的核心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的中國,初級醫療保健工作有待完善。葉志敏認為,填補家庭醫生的空缺“并不能單靠培訓來解決,這需要很多年”。其解決之道在于利用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和治療工具為村莊、集鎮和社區醫療中心的醫生改善服務質量、增加服務人口、降低醫療費用。認識到這一點潛力,哈佛中國健康合作項目正在中國的烏鎮進行試點項目,讓最先進的科技為21世界的赤腳醫生加持。
3. 在低收入地區進行癌癥、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預防和篩查。
目前一些針對癌癥、心血管疾病、精神健康疾病和其他公共衛生問題的預防策略已經被證實有效且符合成本收益原則。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策略并未能應用于中國的農村和低收入地區,因此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難以負擔的費用。
哈佛中國健康合作項目與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合作,從多方位收集患者信息,利用這些信息分析各類疾病的高危人群,進而為資源不足的高危人群提供篩查、預防和治療服務。
4. 升級和擴大教育和高管培訓。
除了實際的操作之外,對高管的培訓也是哈佛中國健康合作項目堅持多年的項目——邀請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參加高級官員培訓項目。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的許多現任衛生政策領導都曾參加過這一聯合培訓計劃。由于非衛生部門在制定影響重大衛生政策中發揮這日益重要的作用,這種跨部委的培訓對于促進有效的只是交流尤為重要。
“當前是利用科學技術改善人們衛生健康的黃金時代。”葉志敏解釋,目前不僅有源源不斷的科技和數字科學的創新,中國還有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可進行長期科研的合作伙伴,“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將科學技術轉化為人們健康福祉”是今后醫療發展的主題。對此,她極富信心。
來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