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01-29
上海市深化醫療衛生改革邁出新步伐,探索建立緊密型區域醫療聯合體。近日,“健康版”新華—崇明區域醫聯體啟動試點,將通過整合共享醫聯體內醫療衛生資源,為崇明島上70萬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優質的衛生與健康服務,在島內解決基本醫療和健康服務。
崇明是我國第三大島,居民到市中心醫院看病,路上往往就要幾個小時。
新華—崇明區域醫療聯合體始建于2011年5月。通過市區醫院合作,在公立醫院布局、設施、醫療水平等方面已獲得了較快提升,如已建成檢驗、影像、心電3個診斷中心,島上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了檢查,就可享受三級醫院的醫技診斷服務。目前,崇明居民到區級醫院就診率為30.93%,島外市級醫院就診率為7.71%。
在此基礎上,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市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出臺深化醫聯體改革試點方案,探索建設“2.0版”新華—崇明緊密型區域醫聯體。1月19日的試點啟動大會上,崇明區衛生計生委代表區屬公立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簽訂合作協議。
與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的松散型醫聯體不同,新華—崇明緊密型區域醫聯體“以健康為中心”,試點醫聯體醫保總額打包預付機制,還要健全“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著重在健康管理、醫聯體運營管理、分級診療和醫療保險支付模式等4個方面進行探索。
“2.0版”的新華—崇明區域醫聯體建立了一套組織架構: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牽頭,新華醫院崇明分院為核心單位,聯合區內二級醫療機構以及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非獨立法人組織。醫聯體內部人員、資源設備等實行統一管理,所屬醫療機構藥品、耗材等集中采購、統一配送。
新華—崇明區域醫聯體實施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探索財政收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合理統籌,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撬動醫聯體內“責、權、利”協同改革,做實醫聯體醫保總額打包預付機制,健全“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提升醫療機構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和績效薪酬制度改革的機遇,提高家庭醫生有效服務和管健康、管費用的能力。
近年來,國內已建有區域醫聯體、專科醫聯體等,但多數都屬“松散型”,在實踐中存在協同難落實、資源難貫通等問題。
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認為,區別于松散型,緊密型醫聯體在醫聯體所屬醫療機構獨立的事業單位法人結構不變基礎上,嘗試打破了不同區域、醫療機構間的財政收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壁壘。醫聯體改革將逐步實現崇明70萬居民95%以上看病不出島。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院長孫錕說,醫聯體內部將實現健康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建立以醫療、慢病管理、簽約服務等內容為主的健康管理決策數據平臺,推進臨床檢驗、影像、遠程會診、病理檢測和消毒供應“五個共享中心”建設。在崇明,未來每個人都有一套健康數據庫。今后肥胖、吸煙、酗酒厲害的人,都將有專家團來幫忙制定健康個性方案,提前預防疾病侵襲。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