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12-13
醫療器械投資困境
首先,目前我國醫療器械企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國產品牌低價競標策略。缺乏戰略定位,低于對標高端產品,與代理商同步壓縮利潤。
競爭中處于劣勢,沒有足夠利潤繼續研發,缺乏資金支持,而升級換代也面臨技術與資金壓力,市場品牌投投入不足。
2、單一技術突破難以形成平臺優勢。缺乏長線技術組合,攤薄客戶開發成本,不敢于投入培養和開發客戶。
3、簡單模仿過程中存在技術細節差距。形似而神不似,盡早導致問題,隨著進口產品的生產本土化,國產企業應真正掌握技術和產品研發思路。關鍵原材料,高精度加工設備和技術掌握可以明顯縮短差距。
4、質量控制提出更高要求。醫療器械安全放在效前面,產品的研發和技術更改階段要反復驗證確認,體系必須保障產品的批量性穩定,并能持續性改進。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消息,明年1月1日起,已經發布的《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條件和備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備案辦法》)將正式開始施行。
其次,從市場規模來看,國內外存在一定的差距。
2015年全球醫療器械的市場規模是3903億美金,美國的市場規模最大,達到2084億美元,而中國的市場規模是3700億元,占全球市場的1/6,美國的醫療器械增長率僅有6.03%,而中國的增長率在17%左右。
全球醫療器械占醫藥市場總規模的42%,而中國醫療器械占醫藥市場總規模的9.16%,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中國迎來醫療器械領域的黃金十年。
圖片來源:醫藥并購圈
美敦力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在2016年取得了近300億美元的銷售,占據7.7%的市場份額,全球醫療器械公司2016年銷售收入為3868億美元,20強公司在其中占了54%的份額。
中國的醫療器械企業營收較美國有巨大的差距,但是其增速要遠高于美國和全球平均水平。2016年中國TOP10的醫療器械企業的營收同比增長30%,而美國這一數據僅為6.84%。
圖片來源:醫藥并購圈
再者,中國的醫療器械企業研發上的絕對投入和相對投入較美國均存在較大的差距。
2016年,美國醫療器械營收TOP10企業的研發投入總額為104億美元,占總營收的8.14%。同期,中國醫療器械營收TOP10企業的研發投入總額為18.06億元,占總營收的5.35%。
國內外研發差距主要體現在:體量不足,產品原創性、技術細節、核心材料和關鍵部件。國內產業和臨床需求的合作研發模式不太成熟,難有原創性的產品。
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很難支持原創性的研發和大規模的市場推廣,三甲以上醫院主要還是采購進口品牌,國產產品只難針對二三線市場進行價格戰,難過經銷商的商空間和中間環節費用搶占市場。進口公司通常憑借著多產品線同時運營,在市場學術品牌投入上有規模效應,廠家的利潤空間隨之提升。
并購趨勢
國內醫療器械企業圍繞核心業務的整合并購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但這對企業的并購思路,人才儲備以及整合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跨領域的多元化發展對企業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2017年上半年,美國發生了437例醫療器械的并購事件,其中交易金額平均數為3.15億美元,同期中國發生了44例,交易金額的平均數為0.18億美元。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并購數和交易規模上來看,中國仍然與美國保持得較大的差距。
圖片來源:醫藥并購圈
美國有著非常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從天使到VC、PE、納斯達克和產業資本,一波又一波的資本持續接力,協助創新公司的發展。
美國
在美國,體外診斷的市場規模比較大,到2022年醫療技術最大的領域將是體外診斷,體外診斷試劑的年銷售額將達到696億美元,第二名623億美元的心臟病學領域。
前15名中增長最快的領域是神經學,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神經調節技術,包括深部腦刺激和脊髓刺激變得越來越普遍,神經系統領域的價值在2022年預計將達到116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7.8%。
中國
體外診斷繼續領跑醫療器械,占行業總銷售量的13.1%,到2020年,體外診斷仍將是醫療器械市場中最大的子市場。
心臟并可位列第二,隨后就是一些傳統優勢行業,如診斷影像類,骨科和眼科等。
神經內科是醫療器械中增長最快的子市場。醫療器械市場之所以增長迅速,也是因為很多疾病用藥物難以解決,所以醫療診斷,神經調控等將有助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整體來看,投資醫療創新技術將是未來趨勢。中國未來市場,國產進口替代是大勢所趨,國家的政策也在向國產器械傾斜。在海外,性價比高的中國制造盡早會對國際大品牌在全球范圍進行挑戰。全球范圍內會真正突破醫療器械水平發展的瓶頸,深耕臨床研究,新材料、新工藝技術等基礎學科,并結合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加速技術迭代。
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邏輯
對于醫療器械領域的投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量。
1、看細分市場
細分市場決定天花板,市場容易和增速是投入的首要考慮條件。
研發技術、賽道、真偽需求、技術壁壘、臨床價值、醫生使用習慣。
進入時點:有無可能成為第一梯隊
2、看創業團隊
創始人決定了企業的方向,也決定了企業的價值,創始人從業背景、對行業痛點的理解,個人在技術和資源上的積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方向。
事業與團隊結合的最終高度,由這個企業家的格局和視野決定。
3、看契合度
投資人要做的就是認識并了解這下創始團隊,欣賞優勢、彌補或者容忍短板。
找到理解自己生意模式的投資人,創業企業都會跌宕起伏,這就要求投資人能包容理。
投資機構如果有成功的企業操盤經驗,豐富的醫療行業資源,宜在恰當的時點對接對的資源給企業。
成為企業的資本合伙人,對于資本市場經驗較少的企業家,在企業之初規劃好資本化之路,避免企業在融資上過多耗費精力甚至走彎路。
來源:醫藥并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