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9-28
2017年是全球CAR-T研究領域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里,FDA分別理了諾華和凱特制藥CAR-T療法的生物制品上市申請;這一年里,全球第一個CAR-T療法上市;同樣是這一年,諾華曾經最大的競爭對手凱特制藥被吉利德收購。
凱特制藥的CAR-T療法可能于今年下半年獲批,很有可能是全球第二個上市的CAR-T療法。
然而諾華和凱特都只是這個市場的冰山一角,除了諾華和凱特制藥之外,Therapeutics、JUNO、強生、復星醫藥、吉凱基因等國內外企業紛紛布局這個領域;根據clinicaltrials的數據,目前全球CAR-T臨床研究項目接近400個。
那么這些項目進展到底如何呢,中國在全球市場中又處于什么地位呢?動脈網收集了全球的CAR-T臨床試驗項目,希望這些數據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主要內容:
全球CAR-T臨床試驗概況
CAR-T研究病種分部
項目試驗階段
歷年CAR-T試驗研究數量變化
中國CAR-T研究數量與地理分布
重點布局的醫療、科研機構及企業
1、什么是CAR-T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全稱叫做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這是一個出現了很多年,但是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上的新型細胞療法。
和其它免疫療法類似,CAR-T療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清除癌細胞。但是不同的是,這是一種細胞療法,而不是一種藥。CAR-T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惡性腫瘤的治療方式,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2、近400個臨床項目,中國項目數量排名第二
根據clinicaltrials的數據,全球目前注冊的CAR-T臨床研究項目一共有376個,其中美國有140個項目,是目前擁有在研項目最多的國家。中國在全球排名第二,值得一起的是,今年3月,中國的CAR-T在研項目一共90個,3個多月后(數據截止到2017年6月19日)數量已經達到127個。
圖片來源于clinicaltrials.gov
在全球研究項目中,有191個項目都在臨床招募中,超過項目總量的50%。已經完成的項目共有74個,其中20個項目拿到結果。
美國的研究項目中,盡管招募中的項目占據多數,但可以看到,美國已經完成的研究項目有29項,其中14個項目拿到了結果。而中國已經完成的項目只有6個,并且目前尚未有項目拿到結果。
但中國的情況并非不樂觀,中國的CAR-T研究正處于蓄勢待發的狀態。中國在招募中的臨床研究項目占項目總數的83.5%,另外還有5個項目在積極準備中。或許一大批研究成果將在未來3-5年陸續出現。
3、組織學類型腫瘤和免疫性疾病是研究大方向
無論是全球市場、美國市場,還是中國市場,CAR-T研究中,關于組織學類型腫瘤和免疫系統疾病研究數量最多。
這兩類并非單指某個病種,指的是一大類型的疾病,比如組織學類型腫瘤就包括上皮組織腫瘤、間葉組織腫瘤、結締組織腫瘤等。這兩個類型的研究數量說明了CAR-T研究的整體研究的方向。
就單一病種來看,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HIV的相關研究數量最多。原因可能是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說,這些病種相當棘手,保守性和平緩性的治療方案作用不大,CAR-T療法在對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有著顯著的療效。
因此,從患者剛需和可行性來說更強,市場也更可觀。
4、未來3-5年,行業有望爆發
從試驗階段來看,中、美的臨床試驗階段與全球狀態保持一致,大部分處于臨床I期,到II期、III期、IV期項目數量遞減。
由此可以推斷,在未來5年左右,隨著I期項目逐漸往后推進,CAR-T臨床試驗研究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勢。再加上諾華產品的上市,KITE的產品也進入審批階段,或有更多的企業、機構以及資本投身到這一市場,行業即將出現一次爆發。
5、美國增速平緩,中國快馬加鞭
最早登記的項目是丹麥國王醫院與倫敦大學合作的關于HIV的前瞻性研究。該項目是一項長期的觀察性試驗,自1994年啟動以來,已經先后有10組患者進入試驗。
該研究是目前歐洲最大的研究項目,在以色列、阿根廷等35個國家多2萬多名患者進行了隨訪。這是一項持續性的研究項目,預計將在2030年12月完成。
全球的CAR-T研究從2008年、2009年開始正式起步,并且隨后逐年上升,到2013年正式爆發。其中,2013到2014年年增長數量為24,2015到2016年年增長量為31。
美國CAR-T研究正式起步時間大約在2010、2011年。但從每年項目增長數量來看,美國的CAR-T研究一直處于一個相對平緩增長狀態。除了2013到2014年出現翻倍增長以外,其他時間新增研究項目的浮動較小。
中國最早的CAR-T研究項目開始與2011年,由北京協和醫院李太生教授主導。該研究是一項試驗性研究,旨在評估雷公藤總苷在HIV治療中對T細胞免疫激活和免疫激活的影響。該研究一共招收了23名患者,于2013年結束。
從每年的新增研究數量來看,中國較全球來說起步時間晚,但變化趨勢與全球趨勢相似。中國的CAR-T研究在2012、2013年起步,隨著生物醫藥的全球化趨勢,中國的CAR-T研究迅速猛增,其中2015到2016年就增長了51項,相當于美國的2倍。
美國市場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涌現出了比如諾華,KITE,JUNO這樣的領先玩家,而中國市場正快馬加鞭,資本、企業都非常看好。
那么,中國的CAR-T研究如何,誰能在競爭中搶占先機?我們再對中國的項目進行了梳理。
6、北、粵、蘇、渝由醫院主導,上海地區企業資源更豐富
備注:部分項目可能有多地的企業、醫療機構共同開展
在研項目最多的五座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東、重慶、以及江蘇。其中北京46個,上海26個、廣東22個、重慶17個、江蘇10個。
北京、廣東以及重慶地區的項目更多由醫療機構主導。
其中,北京的46個項目中,單純由醫療機構發起的項目就有24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院共計參與研究15項,其中獨立項目13個。解放軍307醫院一共參與了5個項目,其中兩個是獨立項目,其余分別與中國解放軍總院、北京大學合作開展。
廣東省的22個研究項目中,有15個項目是完全由醫療機構參與,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療研究院參與了8個項目(其中5個項目獨立承擔),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獨立承擔的項目有5個。
在重慶地區,這樣的現象更加明顯,該地區的17個項目全部有醫療機構承擔。其中,西南醫院的CAR-T研究項目有12個,且全部由自己承擔;新橋醫院在研項目共5項,其中4項是與徐州醫科大學或者河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合作進行。
與北京截然相反,上海的項目更多是由企業發起,與醫療機構共同參與,其中單純醫院發起的研究數量僅4個。這些企業中,上海吉凱基因參與項目最多,一個有7個;上海細胞治療集團有3個獨立參與的項目;上海優卡迪生物同樣有3個項目,分別與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作開展。
這種現象似乎與醫療機構資源與企業資源之間的差距有關。北京、上海、廣東地區的醫療實力不言而喻,重慶雖然是二線城市,但西南醫院、新橋醫院的科研實力在國內也可以排到前列。
上海地區的醫療實力也全國也可名列前茅,但上海同時還擁有全國排名第一的生物醫藥產業園,聚集了大量的醫藥創新企業。相比醫療優勢,上海地區的行業優勢更加明顯。因此,上海地區的CAR-T臨床試驗中,更多參與的是關注CAR-T研究的企業。
江蘇地區有11個在研項目,盡管數量位居第5,但江蘇地區的項目大多是與其他地區的醫院或者企業合作展開。徐州醫科大學是該地區CAR-T研究的主力,一共參與了7個項目。
接著前文繼續講。開展的項目方有四種類型,一是行業類,有企業單獨發起參與;第二類是由醫療、科研機構單獨申報并參與;第三類則是由醫療、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申報;第四類則是有中國的醫療、科研機構或企業與國外機構合作參與。
四種類型中,單純由醫療機構發起的項目占比最高,為67%;其次則是由醫療機構和行業共同發起的項目,占比22%;而單純又行業發起的研究數量只占10%。原因可能是臨床項目需要招聘一定規模的志愿者,在患者資源上,醫院更具優勢。
7、誰的項目最多?
醫療、科研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院
擁有在研項目做多的醫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院,一共有15個。其中4個處于I期臨床,9個項目I期和II期合并進行,另外兩個尚未公布。其中,淋巴瘤相關研究5個,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項目各一個。
圖片來源于clinicaltrials.gov
西南醫院
其次是西南醫院,一共有12個項目,其中1個項目進入II期臨床,11個項目I期和II期合并進行。這些項目中,6個是針對白血病的研究,7個針對淋巴瘤。
圖片來源于clinicaltrials.gov
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療研究院
深圳市免疫基因治療研究院共有9個項目,其中有8個項目I期和II期合并進行,一個項目處于I期臨床。其中最多的是B細胞惡性腫瘤和B細胞淋巴瘤研究,各兩個。
圖片來源于clinicaltrials.gov
企業
吉凱基因
企業中,申報臨床研究項目最多的是上海吉凱基因。吉凱基因一共有7個臨床研究項目,其中2個處于I期臨床,5個項目I期和II期合并進行。該公司的項目中,肝癌相關的研究占多數。
圖片來源于clinicaltrials.gov
這家公司成立與2002年,是國內最大的疾病相關基因研究服務綜合供應商,并且建立了國內最大的慢病毒文庫,幾乎覆蓋人類所有基因的、近15萬個獨立克隆。吉凱基因發現了數百個在特定腫瘤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候選靶標基因,與全國300多家三甲醫院、近11種腫瘤研究領域的2000名臨床科學家你保持長期精密合作。
吉凱基因目前進行了兩輪融資。A輪融資于2014年12月完成,投資方包括清控銀杏、譜潤投資,但公司并未透露融資金額。B輪融資于2016年1月完成,融資金額1億人民幣,投資方包括華夏信諾、澳洋科技、華晟資本以及弘暉資本。
馬力喏生物
排在第二的是馬力喏生物,一共有5個項目正在進行中,所有項目都處于I期臨床。其中兩個項目針對淋巴瘤,兩個項目針對膠質母細胞瘤,一個項目針對間皮素陽性腫瘤。
圖片來源于clinicaltrials.gov
馬力喏生物成立于2015年,通過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合作,公司擁有了一系列自有知識產權的國際專利。公司開發了一款在國際上領先的CAR-T治療技術,在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都具備更高的指標,在臨床實驗中也已經得到了驗證。公司開展的臨床實驗范圍包括白血病、淋巴癌、腦膠質瘤、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等癌癥的治療。
目前公司尚未公布融資情況。
安徽未名細胞治療
安徽未名細胞治療是安徽未名生物經濟集團旗下重點企業。公司引進美國貝勒醫學院,中國科技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等最新科研成果和臨床治療技術及其研發團隊,主要開展以腫瘤靶向性T細胞為主的細胞生物治療服務。目前公司已經開展的業務包括CAR-T細胞治療、干細胞和基因檢測等業務。
安徽未名細胞治療一共有6個注冊的臨床研究項目,其中一個項目處于臨床I期,其他項目階段尚不明確。
圖片來源于clinicaltrials.gov
安徽未名細胞治療尚未公布融資信息,但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信息可推測,公司于2015年完成了一輪融資,資機構包括群賢匯智、逸海創投、方富資本。
8、誰的進度最快?
中國的127個在研項目,其中1個處于IV期臨床,4個處于III期臨床。在挑選出臨床項目最多的幾家企業和醫療科研機構后,動脈網決定在找出最前沿的幾家。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是唯一一個將項目推進到IV期臨床的機構。該中心始建于1914年,是上海的一所三甲醫院。
根據clinicaltrials.gov的數據,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目前只有一個CAR-T在研項目。這個項目最早于2016年8月登記注冊,研究方向為HIV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目前該試驗尚未招募。
行業研究者中,尚未有企業將項目推進到III期或IV期臨床。其中推進到2期的企業有7家,分別是優卡迪生物、邦耀生物、吉凱基因、博生吉、森朗生物、藝妙生物以及康愛瑞浩。
數據來源于動脈網知識庫
結語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CAR-T研究雖然起步不算早,但從2013年增長迅猛,加之今年諾華產品的上市,會有更多人看到行業風口參與進來。
中國的臨床研究項目位于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盡管大部分產品尚處于I期臨床或者更早,但也不乏有領先的企業和產品。最快的臨床項目已經進入IV期臨床,預計3-5年,國內市場可能會產品出現。
從地域分布來看,北上廣地區的資源最豐富,無論是企業資源還是醫院資源都占據優勢。另外,醫療、科研機構對CAR-T市場的推動作用也不容小覷。尤其是像301醫院、西南醫院這樣超強實力的機構。
監管上,國內尚未有獲批先例,審批監管或許有待完善,但這樣的現象在全球皆是如此。美國最先有產品上市,他們的經驗也能讓國內的審批監管有所參考。
注:文中出現的采訪數據,均由受訪者提供并確認。
來源:動脈網(微信號:vcb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