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19
8月15日,投中集團舉辦的主題為“變革驅動中國”的2016中國投資年會在深圳召開,并發布了人物榜以及產業榜等系列重要榜單。
分享投資榮獲2016年度醫療器械領域投資機構Top10獎項,投資的邁普再生榮獲2016年度醫療器械領域十大投資案例。
整個中國醫療器械市場2015年為4800億。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要尋找其中的投資機會,把握行業演變的趨勢是關鍵。那么醫療器械行業的變化趨勢如何,又如何把握呢?
分享投資董事總經理趙洪長期關注醫療器械領域,對以上問題有深入思考和獨到見解。
以下為趙洪對醫療器械領域投資趨勢的分享:
2015年,超聲、核磁、CT全國市場規模分別為77億、89億、82億,這是2016年7月16日在貴陽召開的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年會上發布的最新數字。
這組數字即使有些水分,仍然非常巨大,讓人直流口水。而這三類產品只是影像設備中較有代表性的幾種,所有影像設備加在一起有300多億,仍不到整個醫療器械市場的十分之一。按照裝備協會的統計口徑,整個中國醫療器械市場2015年為4800億。
超聲、核磁、CT,這三類產品雖然市場規模相差不大,卻是截然不同的江湖。
經過十幾年發展競爭,超聲中端以下市場早已是國內廠家的天下,有注冊證的接近百家,通過各種OEM,搞得造超聲像當年在中關村攢電腦一樣簡單。GPS牢牢把握住中高端和高端市場,嚴防邁瑞由中端向中高端的滲透。
和超聲的幾十萬售價相比,核磁一臺幾百萬動輒上千萬,顯然不利于國內企業尤其是創業企業開展銷售工作。此外,核磁幾個重要零部件的整合以及圖像處理都比超聲要難得多,導致核磁的市場主要還是被外資占據。
CT是整合難度最大的一類設備,想想把球管高壓探測器固定在一起,讓上百公斤的這一坨鐵以小于0.5秒一圈的速度旋轉,還得把電源接進去圖像信號導出來,也是醉了。結果就是國內CT企業還占不到整個市場的10%。
我拿超聲、核磁和CT舉例,是因為如果按照國產品牌所占市場份額由高到低排列,他們可以排出一個比較美麗的等差數列。其實還有一個應該排在最前頭,DR,這領域幾乎沒外資什么事了,國產品牌之間也已經到了肉搏階段,有點兒winterfell城外邊兒弓箭齊射騎兵穿插之后步兵亂戰血肉橫飛的意思。
在同一個時間點上,超聲、核磁、CT給我們呈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細分領域發展的歷史斷面。市場規模相差不大的幾個細分領域,卻處在如此不同的進口替代過程中。
醫療器械行業的主要變化趨勢
剛說到醫療器械市場很大,4000多億,細分門類非常非常多,紛繁復雜,這是市場的靜態。尋找投資機會,則是要基于過去看未來,是要把整個時間軸上的靜態圖片連起來當電影看,簡單說,就是把握趨勢。
進口替代是發展趨勢
進口替代是目前醫療器械領域不容置疑的發展趨勢。
翻看國內知名醫療器械公司的發展歷程,幾乎均是從代理國外產品和仿制起家,對技術進行消化吸收,通過各種方法降低成本,通過微創新和再創新達到甚至超過國外產品技術水平,從而實現進口替代。
20年前開始,邁瑞的監護儀走了這樣一條路,10年前開始,樂普的心臟支架也走了這樣一條路。
既然進口替代是趨勢,那找投資機會是不是就是找外資品牌市場份額大的領域?邏輯上成立,但具體操作是有難度的,因為你很可能壓根不知道從哪個領域入手,或者干脆不知道有哪些個產品領域。
這時候可以換個維度,收集目標領域大公司的年報,比如影像領域的GPS,外科領域的MJJ,他們產品線布局一般會比較全,而且所在的領域也會比較強,他們的主要產品線和拳頭產品往往就是所要尋找的目標。
趨勢是個矢量,判斷方向簡單,判斷時間太難。而時間,對于存續期不到10年的基金來講,是最大的敵人?;蛟S可以找到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比如CT,進口替代的過程剛剛開始,應該對于國內創業企業有很大機會,但這個趨勢會有多快?是否這個產品太難做以至于幾年之內國內企業都不會有什么進展?這就是投資中更偏“藝術”的部分了。欣慰的是,明峰、賽諾、波影等創業團隊已經或即將取得CT注冊證,相信他們會在市場上帶給我們驚喜。
去年底分享領投的唯邁醫療也是很好的例子。DSA是影像類產品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對技術和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進口替代過程剛剛開始。另一方面,隨著介入手術數量的增加,臨床市場對這類設備的需求很大,需要國內企業提供更多性價比更高的產品。趨勢和需求,大概就是我們在互聯網領域常聽到的“風口”吧。
往上游,投資關鍵零部件
江河往往越到下游越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可是水到了下游,就慵懶了,勢就盡了。進口替代這個過程,到了晚期,就是國產品牌的一片紅海,血染的。如果就是對某個紅海領域情有獨鐘,非要投一把,或者積極一點說,紅海領域是否也有投資機會呢?
我判斷是有的,在上游。但需要逆流而上的努力,和不畏艱險的勇氣。
對于下游整機企業來說,很多關鍵零部件要么技術壁壘高一時攻克不了,要么規模優勢明顯自己生產不劃算,所以往往COGS里面相當一大部分直接給了上游企業成為人家的revenue(DR的球管和平板探測器,核磁的磁體和線圈,超聲的探頭,CT的球管都屬于這類)。這其實是挺可怕的一件事兒,尤其競爭越來越激烈開始打價格戰的時候,儼然就是一個參與人數不限的囚徒困境,你想找人商量個市場指導價都不知道該找誰。所以在紅海市場,所有整機廠都在給上游打工。
上游確實是好啊,但投資關鍵零部件一方面要求投資團隊對產品和技術有更深的理解,在行業內有更為深厚的人脈資源;另一方面,上游關鍵部件供應商如果是初創企業,也面臨著一個生死攸關的難題,對投資方來說則是巨大的風險:技術難關的攻克只是很小的一步,初期沒有足夠的訂單就不能保證量產的質控,也完全不會有成本優勢,而質量和價格,是上游的生命。建立信任獲得啟動訂單,逐步穩定產品質量并通過量產獲得成本優勢,這樣一個正循環很多時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往下游,找尋更細分的市場新應用
對于紅海市場,除了往上游走,也可以干脆再往下游走,去看更細分的領域。一些細分領域會因為關注的人少反而競爭不是很激烈,或者有一些老技術的新應用。
比如超聲領域,有各科室的專業應用,有便攜式,有手持式,有乳腺超,有眼科超聲,這些還都是影像領域的,腦洞再大一點,可以拓展到超聲治療領域。再比如OCT技術,在眼科的應用比較成熟,后來被圣猶達開發用來做心血管檢測,現在就我了解全球有團隊在做耳鼻喉科,也有做消化道的,也有在做婦科的。
這方面就要像沙里淘金一樣,需要仔細發掘并甄別需求,能和真實需求匹配的比較好的技術就有機會。
來源:投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