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青青草原亚洲,女人的精水喷出来视频,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推廣 熱搜: 區域  脈動真空滅菌器  醫院信息系統  醫院信息化  醫院  招標  標識  CA認證  導視  標志 

深圳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6-2020年)公布

   日期:2017-06-13     瀏覽:256    
核心提示:發布日期:2017-06-13 深圳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6-2020年) 為貫徹落實

發布日期:2017-06-13

深圳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2016-2020年)

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建立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體系,打造健康深圳,構建醫療衛生高地,建成國際化醫療中心,讓市民享有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根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16-2020年)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和《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設衛生強市的實施意見》、《深圳市衛生與健康“十三五”規劃》,特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現狀分析。

“十二五”期間,我市醫療資源總量穩步增長,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服務可及性持續提升,區域衛生發展不平衡逐步改善。

1.醫療資源狀況。

2015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3561家,其中醫院125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社康中心)613家,婦幼保健院10家,專科疾病防治院8家。全市可供應床位38132張,其中醫院35353張,婦幼保健院2367張,專科疾病防治院280張。全市執業(助理)醫師29007人、注冊護士31717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3.4張,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生數2.6人,每千常住人口護士數2.80人。第五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全市95.75%的家庭可以在15分鐘內到達最近的醫療機構。

2.醫療服務利用和需求狀況。

2015年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完成診療8900.57萬人次,其中醫院7131.71萬人次,婦幼保健院624.18萬人次,專科疾病防治院114.00萬人次,門診部407.72萬人次,個體診所459.54萬人次。全年收治住院病人124.07萬人次。全市醫院病床使用率為84.0%,其中市屬醫院達到95.1%。醫療機構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9天。第五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我市居民兩周患病率為27.85%,較上次調查上升5.8個百分點。

3.居民健康狀況。

“十二五”期間,我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均處于全國先進行列,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從78.01歲提高到80.66歲,孕產婦死亡率由15.41/10萬下降到5.3/10萬,嬰兒死亡率從2.35‰下降到1.83‰。

(二)存在問題。

1.醫療資源總量不足。

總體上,全市醫療資源總量特別是優質資源相對不足,醫療服務壓力較大,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居民醫療服務需求。2015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3.4張,低于全國5.1張的平均水平和廣東省4.02張的平均水平,列于珠三角地區倒數第二位;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6人、注冊護士2.80人。上述各項指標與北京、上海、廣州相比有較大的差距(見表1、表2)。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群眾看病就醫的剛性需求快速釋放,健康需求快速增長和服務供給總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

2.醫療資源配置和利用不均衡。

我市醫療資源在原特區外和特區內分布不均衡,隨著常住人口不斷增加、流動人口的不斷變化,這種資源配置的不均衡矛盾將漸趨突出。醫療資源相對集中在中心城區,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人口逐漸向關外城區擴散,中心城區人口比重將逐漸減小,醫療資源的供需將會越來越不平衡。由于既往諸多因素,東部四區和其他區相比現有醫療資源明顯不足。分級診療制度不完善,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不強,醫院與社康中心的分工協作機制不完善,大醫院人滿為患、小社康資源閑置的問題同時存在。

3.整合型分級診療服務體系亟需完善。

醫療機構職能定位不夠清晰,部分不同層級、不同類別醫療機構存在無序競爭現象。醫療服務體系碎片化問題比較突出,醫療機構之間的有效聯通共享不足,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合作不順暢、協同性不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亟待完善。

(三)形勢與挑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志。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設衛生強省、構建“廣深醫療衛生高地”,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發展面臨新的歷史任務。衛生與健康工作逐步由以疾病診療為中心向以健康服務為中心轉變,將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更加注重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1.疾病譜變化。

隨著人口結構改變和居民生活方式轉變,影響我市居民健康和威脅社會公共安全的主要疾病逐步從傳染性疾病轉變為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導致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等慢性病成為威脅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負擔,新發突發傳染性疾病威脅增加,多重健康問題并存。客觀現實要求醫療衛生機構轉變服務模式和服務結構,從單純的疾病診療向綜合性的健康干預和健康管理轉變,推動形成“以健康為中心”的各類衛生資源分工協作格局,發展預防、醫療、康復、護理相協調的健康服務體系。

2.醫療需求變化。

隨著深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呈現多層次、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社會需要提供優質、高效、安全、舒適的醫療服務,醫療衛生機構發展面臨新的形勢任務。同時,深圳正在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醫療保健等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康復、護理、療養等薄弱環節問題將更加凸顯。醫療資源需要進一步優化配置方可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并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十三五”期間,醫療衛生資源布局調整面臨更大的挑戰,全市醫療衛生事業均衡健康發展的任務更加緊迫。

3.信息技術發展。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公立醫院數量規模和資源優化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優化醫療衛生業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撐,能夠有效提高醫療資源配置效益,推動預約掛號、遠程醫療等診療服務,切實改善居民看病就醫環境,提高群眾就醫體驗,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深刻轉變。

二、基本原則

(一)公平可及。

醫療機構服務半徑適宜,交通便利,形成全覆蓋醫療服務網絡,布局合理。從實際醫療服務需求出發,注重科學性與協調性、公平與效率的統一,保障全體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二)統籌整合。

強化衛生全行業管理理念,完善醫療服務體系規劃,推進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整合,推進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的合作,推進預防、醫療和康復護理服務鏈條整合,促進醫療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提高醫療衛生資源整體效益。

(三)科學布局。

以健康需求為導向,有效地發揮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的作用,統一規劃全市醫療資源布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科學合理確定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數量、規模及布局。新增公立醫院優先重點布局在原特區外醫療資源短缺的區域。

(四)協調發展。

根據醫療服務需求,堅持公立醫院為主體,明確政府辦醫范圍和數量,合理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推進三級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均衡布局,鼓勵新增公立醫院以兒童、婦產、腫瘤、精神、口腔等專科醫院為主。促進康復、護理等服務業快速增長。

(五)中西醫并重。

遵循衛生計生工作基本方針,中西醫并重,保障中醫、中西醫結合醫療機構的合理布局和資源配置,充分發揮中醫在慢性病診療和康復領域的作用。

三、總體目標和主要指標

(一)總體目標。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建設更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群眾享有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這一主線,以構建醫療衛生高地、打造健康深圳、建成國際化醫療中心為目標,充分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加快推進全市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布局,實現醫療服務體系的協調發展、醫療服務能力全面增強、醫療服務公平性與可及性有效提升。

1.增加醫療資源供給。

“十三五”期間,全市將規劃建設床位(含現有、在建和待建)9萬張左右。到2020年,全市建成新增床位2.5萬張以上,可供應床位達到6.4萬張,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達到4.3張(各區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規劃見附件1)、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生數達到2.8名、每萬常住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3.2名。全市建成三級醫院60家以上(包括新建和改擴建),其中三甲醫院達到20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17個,中醫區域醫療中心1個,專科區域醫療中心9個。社區健康服務機構(以下簡稱社康機構)達到1200家,其中一類社康中心302家、二類社康中心417家、社康站481家。市屬醫院和三級醫院覆蓋全市各行政區和功能區,使醫療服務供給與群眾醫療需求相適應。

2.建立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

繼續完善我市的醫療服務體系架構,到2020年,建立健全與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布局合理、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富有效率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全市醫療服務體系運轉效率明顯提高。

3.提升整體醫療技術水平。

全面加強醫學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區域醫療中心服務能力建設,著力提高疑難疾病和危急重癥的診療水平,根據市民醫療服務需求,強力推進優勢重點醫學學科建設,打造深圳醫療衛生高地。到2020年,全市整體醫療技術水平達省內先進。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網絡建設,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服務能力,全面提高基層醫療服務網絡常見病、多發病診治能力,到2020年,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顯著提升,承擔全市75%以上的普通門診量。充分利用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兩種手段,引導醫療服務市場的良性競爭,促進各類醫療機構發揮各自優勢,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二)主要指標。

四、醫療機構布局

(一)總體布局。

統籌全市各區醫療資源合理布局,推動各區域一體化發展。基本醫療資源按照常住人口規模和服務半徑合理布局。總體上堅持預防為主、以基層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堅持全市醫療服務一體化和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發展方向。各區根據區域特點合理布局醫療機構及床位資源。

全市醫療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醫院(含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院)、基層醫療機構、急救中心和采供血機構等。醫院分為公立醫院和社會辦醫院。公立醫院分為政府辦醫院(市屬醫院、區屬醫院)和其他公立醫院(包括軍隊醫院、政府有關部門舉辦的醫院等)。基層醫療機構包括一級醫院、社康機構、門診部、中醫館、診所、中醫坐堂醫診所、醫務室、衛生所等。

1.醫院。

(1)公立醫院。

公立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應當堅持維護公益性、充分發揮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以及危急重癥和疑難病癥診療等的骨干作用。主要承擔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醫學科研、醫療教學,以及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衛生服務、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援外、國防衛生動員、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任務。

市屬公立醫院主要向全市居民提供代表本市高水平的綜合性或專科醫療服務,接受下級醫院轉診,并承擔人才培養和一定的科研任務,以及相應公共衛生和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任務。

區屬公立醫院主要承擔區級區域內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培訓和指導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相應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區級區域內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重要載體。

(2)社會辦醫院。

社會辦醫院是醫療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引導社會辦醫院向高水平、規模化方向發展,逐步形成公立醫療機構與社會辦醫療機構優勢互補、良性競爭、分工協作、健康發展的新格局。規劃期間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同步預留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空間。

2.基層醫療機構。

基層醫療機構的主要職責是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服務,向二級以上醫院轉診超出自身服務能力的常見病、多發病及危急和疑難重癥病人。

一級醫院。

一級醫院主要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服務。同時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社康機構。

社康機構承擔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生技術指導六大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包括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預防保健、臨床診療、康復護理等綜合性、系統性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服務,家庭病床服務;逐步開展醫養融合服務。

一類社康中心。

每個街道或者5萬人口以上的社區,至少配置1家一類社康中心。設置全科醫學診室,專科醫生工作室、中醫診室、康復理療室、預防接種室、婦幼保健室、健康教育室等科室。組織實施區域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所轄二類社康中心和社康站開展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行統籌和指導。

二類社康中心。

設置全科醫學診室、專科醫生工作室、中醫診室、康復理療室、健康教育室等科室。在一類社康中心的統籌和指導下,開展與其服務能力相適應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社康站。

根據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醫療需求配置。設置全科醫學診室、康復理療室、健康教育室等科室。在一類社康中心的統籌和指導下開展與其服務能力相適應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3)門診部、中醫館、診所、中醫坐堂醫診所、醫務室、衛生所。

企事業單位內部的醫務室和衛生所等基層醫療機構負責本單位或本功能社區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門診部、中醫館、診所、中醫坐堂醫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構根據居民健康需求,提供相關醫療衛生服務。

3.其他醫療機構

(1)市急救中心。

負責制定院前急救的總體規劃、建設標準,開展院前急救質量檢查和督導;120呼救的“集中受理、統一調派、高效指揮”;突發事故醫療救治的應急指揮、重大活動醫療保障、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培訓和宣傳。積極參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綜合基地和海(水)上、航空類基地建設,提升空中轉運、海上醫療急救、重大災害救援能力。

(2)采供血機構。

市血液中心、寶安區中心血站、龍崗區中心血站依法開展采供血工作,為市民提供優質獻血服務和檢測服務,保障全市醫療機構的臨床用血。

備注:可移動捐血站指可移動捐血屋或捐血房車;固定捐血車停放點指每天進行停放捐血車的捐血點。

(二)各區醫療機構布局。

1.羅湖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羅湖區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區的發展定位,重點加強現有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利用,強化醫療環境及醫療機構內涵建設,建成我市東部醫療中心。“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1228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7022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5.76張;三級醫院7 家(含社會辦醫院1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市人民醫院。

2.福田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福田區建成一流國際化中心城區的發展定位,重點加強現有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利用,強化醫院的現代化管理,建成我市中心城區的醫療中心。“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3508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11234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5.79張;三級醫院11家(含社會辦醫院3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

3.南山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南山區邁進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的發展定位和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功能定位,重點優化醫療資源的增量和現有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提高醫院的國際化服務水平。“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4136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8386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4.49張;三級醫院9家(含社會辦醫院1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南山區人民醫院、深圳大學附屬醫院。

4.鹽田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山海資源優勢和“東進戰略”發展機遇,加強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利用,加大對市級醫療科研機構的建設投入,優先發展與旅游養生、康復保健相結合的醫療服務。“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200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670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2.42張;三級醫院1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鹽田區人民醫院(指導單位:市人民醫院)。

備注:鹽田區人民醫院2015年可供應床位數320張中包含原梅沙醫院20張。

5.寶安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寶安區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濱海城區、創新型產業名城、宜業宜居活力之區的發展定位,重點優化醫療資源的增量和現有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優先保障區域內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和重點發展中醫藥產業。“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2770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10008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2.69張;三級醫院11家(含社會辦醫院1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寶安區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九醫院。

6.龍崗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龍崗區建設東部中心和高端商務集聚區、國家產城融合示范綠色低碳發展引領區的發展定位,抓住我市“東進戰略”發展機遇,重點優化醫療資源的增量和現有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優先保障區域內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5022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12598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5.01張;三級醫院14家(含社會辦醫院3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龍崗中心醫院、市吉華醫院、市平湖醫院。

7.龍華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龍華區打造高端服務和智能制造聚集高地、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中軸新城的發展定位,重點優化醫療資源的增量和現有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優先保障區域內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2750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5709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2.92張;三級醫院7家(含社會辦醫院1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市新華醫院。

8.坪山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坪山區建設國家級新能源汽車及生物產業基地、現代化產業集聚的東部智造中心、加快形成深圳東北門戶和輻射粵東的發展定位,抓住“東進戰略”契機,重點優化醫療資源的增量和現有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優先保障區域內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和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2904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3610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8.35張;三級醫院5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坪山區人民醫院(指導單位:市人民醫院)。

9.光明新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光明新區打造高技術產業基地、綠色生態新城的發展定位,重點優化醫療資源的增量和現有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充分利用中山大學(深圳)的帶動優勢,依托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跨躍式提升新區醫療服務能力和輻射水平,打造高端化、國際化、產業化的我市西部醫療中心。“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1500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2580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3.72張;三級醫院4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10.大鵬新區。

本規劃期間,結合大鵬新區建成國際一流的生態島、生物島、生命島和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的發展定位,抓住國際生物谷建設的契機,重點優化醫療資源的增量和現有醫療資源的結構調整,優先保障區域內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優先發展與休閑旅游、養生康復相結合的健康體檢、康復療養、醫養融合的醫療服務。“十三五”期間,規劃增加床位1563張,到2020年全區可供應床位達1896張,每千人口床位數為11.04張;三級醫院2家。綜合區域醫療中心:市大鵬醫院。

五、實施策略

(一)大力推進醫療衛生重大項目建設。

按照城市發展規劃,繼續完成醫療衛生事業“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醫療機構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推進“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項目。優化新建、改建、擴建醫院的規劃設計,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資源,適當增加床位容量。將醫療重大項目建設納入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加強項目協調,加大督辦力度,確保項目按計劃交付使用。到2020年,增加床位2.5萬張以上。(全市“十三五”期間公立醫院床位配置規劃見附件2)

優化醫療資源分布。一是引導衛生資源向基層、薄弱區域、薄弱領域傾斜發展。根據深圳市居民患病的疾病譜和潛在需求情況,結合政府立項的醫院新建和擴建床位的情況,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未來新建的醫療重大項目重點考慮以原特區外的區域為主。結合東進戰略,新增床位在地理位置上考慮向東部四區傾斜;二是合理統籌專科需求。推進專科資源均衡布局,進一步健全腫瘤、兒科、心腦血管、胸科、骨科、糖尿病、精神衛生、口腔、耳鼻咽喉等專科醫療機構。按照“區有特色、院有重點”的布局,加強全市醫療機構的專科醫療能力建設,均衡布局婦產科、兒科、創傷外科等常見專科醫療資源。

(二)加快建立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

1.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均衡布局。

區域醫療中心是以市屬醫院和其他區級三甲醫院為主體,承擔區域內疑難復雜危重疾病診療、醫學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及臨床重大科研等任務。區域醫療中心的選擇要兼顧人口和地理分布,實現以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為動力,推動深圳全市醫療行業的均衡發展。加快推進重大衛生項目建設,在全市各區域均衡布局建設學科門類齊全、衛生裝備精良、醫療人才集聚的綜合及專科區域醫療中心。在“十三五”期間重點依托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等建設17個片區的綜合區域醫療中心;依托市中醫院建設中醫區域醫療中心;依托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等建設9個專科區域醫療中心。(深圳市區域醫療中心規劃(2016-2020年)見附件4)

2.推進三級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均衡布局。

支持具備條件的二級醫院升級為三級醫院。按照三級醫院的建設標準,完成沙井人民醫院、松崗人民醫院、橫崗人民醫院等10家街道醫院的提質增效工程,完善影像、檢驗、手術、病理、重癥監護等基本設備配置,建設遠程醫療平臺,加強臨床核心專科建設,推廣適宜內鏡微創診療手術,提升外科手術、重癥醫學科、急診醫學科以及醫院感染控制水平。

鼓勵其他二級醫院轉型為專科醫院。進一步健全腫瘤、兒科、心腦血管、胸科、骨科、糖尿病、精神衛生、口腔、耳鼻咽喉等專科醫療機構。按照“區有特色、院有重點”的布局,加強全市醫療機構的專科醫療能力建設,均衡布局婦產科、兒科、創傷外科等常見專科醫療資源。在全市組建中醫、兒科、眼科、心血管病科、婦幼保健等若干個專科聯盟。

3.推進基層醫療集團均衡布局。

以行政區、管理區或若干個街道為服務區域,組建由三級綜合醫院牽頭,若干家社康中心、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組成的基層醫療集團(或緊密型醫療聯合體,下同)。基層醫療集團以強基層、促健康為功能定位,以醫療衛生資源共享和下沉為紐帶,以財政補助、醫保支付和醫療收費機制為引導,以家庭醫生團隊服務為載體,錯位配置基層醫療集團內各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推行醫院-社康中心一體化運作,形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區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保障區域內市民獲得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各區要全面推廣羅湖醫院集團模式,每個區至少建立1家基層醫療集團或緊密型醫聯體。

4、加強社康機構的體系及能力建設。

對社康機構實行全市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屬地化管理。根據服務區域的醫療健康需求,實行分類設置、分類管理、協同服務,提高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以社區服務區域為配置單元,將政府辦社康機構的建設與基層醫療集團建設相結合,推動醫院-社康機構一體化運作,構建區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提高社康機構的設施設備、人力資源配置水平,提高承接普通門診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能力。以社康機構為平臺,大力推廣家庭醫生、家庭病床、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服務模式創新,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醫療健康服務。統一市、區兩級社區健康服務綜合管理平臺,提高全市社康機構信息化水平,支持跨部門、跨行業的業務協同和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社區健康服務精細化管理水平。

(三)構建深圳醫療衛生高地。

1.推進名院名醫名診所在深薈萃。

深入推進醫療行業開放發展,大力實施“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采取委托管理、合作共管等方式,引進國內外知名醫學院校、品牌醫院、高水平學科團隊和名醫來深合作舉辦醫療機構,共建重點學科。支持社會力量聯合國際一流醫學機構,建設腫瘤科、神經專科、心血管科、兒科、耳鼻咽喉科、康復科等專科醫院。追蹤國內外醫學重點、新興、交叉及前沿學科發展方向,實施醫學重點學科建設規劃。突出“高精尖”導向,以國內同類學科團隊排名前十名為標準,引進腫瘤、兒科、心腦血管、胸科、骨科、糖尿病、精神衛生、口腔、耳鼻咽喉等專業的高水平醫學學科團隊。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名醫(名中醫)診療中心平臺,為國內外名醫來深發展事業提供便利。

2.打造高水平的醫學教學平臺。

加快提升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辦院水平。推動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醫學院校來深舉辦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支持深圳大學醫學院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擴大臨床、護理等醫學專業招生規模,探索與國際接軌的精英化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支持三級醫院與國內外知名醫學院校合作共建臨床醫學院,并建立適應教學需求的醫院運營新機制。對現有公立醫院進行改造升級,提供更多科研教學場地。

3.建立更具競爭力的醫療人才制度。

進一步轉變衛生資源配置方式,從注重機構建設轉移到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增強人才在推動發展中的“源動力”作用。完善醫療衛生人才保障政策。積極宣傳和推廣“醫療衛生三名工程”政策,結合行業特點和發展要求,充分發揮我市現有人才政策的作用。完善與本市人才政策相銜接、與當前醫療衛生行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醫療衛生人才保障政策,努力為實用型、緊缺類醫療衛生人才在深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服務。促進醫療衛生人才價值提升。完善績效工資分配機制,鼓勵醫療機構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制定實施激勵政策,提高兒科、精神科、院前急救等緊缺醫療人才的薪酬待遇。鼓勵醫療衛生人才開辦名醫工作室、醫生集團,開展家庭醫生服務,以市場機制促進自身價值提升。完善醫療人才儲備機制。強化醫療機構設置與人才隊伍建設的聯動發展,促進人才結構優化。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衛生應急、現場流行病學、精神衛生以及護理、藥師、全科醫生等急需緊缺人才的培養。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擴大住院醫師和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規模。推進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健全以崗位職責為基礎,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符合衛生人才特點的社會化評價機制和科學化分配機制。

(四)完善多元化辦醫格局。

1.激發醫療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進一步規范和簡化醫療機構準入管理流程,取消社會力量辦醫的機構數量、等級、床位規模、選址距離限制,清理阻礙社會辦醫、多點執業、互聯網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隱性壁壘,全面推進醫師執業區域注冊,鼓勵醫生多點執業,形成政府辦醫療機構負責保基本、兜底線,社會辦醫重點供高端、促改革,基本和特需醫療相互補充、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協同發展、競爭互補的良性發展格局。

2.提高社會辦醫療機構發展水平。

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高水平三級醫院和專科醫院,為社會力量舉辦高水平醫院預留建設項目用地。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社康中心,發展全科醫學服務和康復照護服務。支持社會資本發展健康服務業,發展醫學檢驗檢查、健康體檢、健康管理、消毒供應、專業后勤等服務機構,提供老年護理、心理咨詢、口腔保健、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醫療健康服務。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落實各級責任。

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是政府對全市醫療資源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各區、各部門要將加強我市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民生工程來抓,將本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落實本規劃提供配套支持政策。要合理劃分市、區兩級政府投入責任,為本規劃的實施提供財力保障。要將規劃實施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標和考核目標,制訂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問責制。各區政府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醫療機構發展需要,合理安排用地供給,優先保障規則中的醫療機構用地。

(二)嚴格規劃實施,做好監測評價。

本規劃經批準發布后,任何單位、個人都不能隨意更改,涉及約束性的任務指標,必須得到貫徹落實。規劃實施過程中要加強法律和輿論監督,保障規劃的執行和實施,提高規劃的權威性和實施的強制力與約束力。規劃實施環境和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規劃目標已明顯無法實現的,需通過科學的論證評估后,經過法定的審批程序進行調整。

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建立科學有效的預測及監督制度,定期發布預測和監測報告。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建立目標考評機制,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按規劃實施進度及時開展階段性實施效果評估和工作考核,逐步形成包括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在內的多元化績效考評主體,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在規劃中期(2018年底),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研究解決規劃執行中的困難和問題,按照一定的審批程序,對本規劃進行調整;在規劃末期(2020年底),總結本規劃實施情況,為制定下期規劃打好基礎。

附件:1.深圳市各區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規劃表

2.深圳市“十三五”期間公立醫院床位配置規劃表

3.深圳市“十三五”期間中醫類公立醫院床位配置規劃表

4.深圳市區域醫療中心規劃(2016-2020年)

 

來源:深圳市衛計委

 
 
更多>同類資訊中心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中心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會員中心  |  幸會,有你~  |  會員服務一覽表  |  匠心商學院簡介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違規舉報

©59醫療器械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14006337號-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豫B2-20241261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許可資格證書:(豫)-經營性-2019-0004 (豫)網械平臺備字(2018)第00051號

提示:本網站信息僅供醫療行業專業人士使用,本平臺上的提供的信息展示查詢和搜索服務,旨為方便醫械行業同仁,招商項目和投資合作有風險需謹慎,請雙方謹慎交易,以確保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