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7-05-26
近年來,食品藥品監管科技工作者通過創新科技手段,防控食品安全風險,破解監管難題,助力食品行業發展,取得諸多成果。
打造“智慧監管”
近年來,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按照“四個最嚴”要求,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理念思維,探索“機器換人、機器助人”新機制,打造各具特色的“智慧監管”,取得良好成效。 吉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吉林大學共同完成了“吉林省餐飲服務智慧監管服務平臺”研發及推廣應用,該成果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系統性解決餐飲服務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多項沉積性難題,滿足各級監管部門領導、一線監管人員、消費者和從業單位的工作需求。貴州省黔南州食品藥品監管局完成了“黔南州生鮮食品二維碼追溯系統應用系統運用信息化技術”研究,此系統與商超管理系統兼容,進一步規范了生鮮食品采購渠道,目前全州12個縣市23家大中型超市已有19家應用了該系統。 成都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已建成包括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指揮平臺、謠言識別平臺、網絡輿情監測平臺、實時數據匯聚平臺、智慧抽檢監測與人員實時跟蹤平臺等在內的食品安全監測預警數據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的感知、篩查、分級、預警和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完成了“全國食品抽檢結果查詢系統”(“食安查”APP)的推廣應用,推動消費者、企業、監管部門合力治理食品安全。截至今年4月25日,該系統收集了2014年以來國家、各省市食品抽檢信息67.6萬條,至今總訪問量達696.1萬人次,下載11.6萬人次,日均訪問量近3萬人次。 河北省食品檢驗研究院完成的“乳制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研究及應用”,一方面基于數學模型,以5類指標、6種分析模式、9條預警規律為核心技術,建立乳制品安全風險監測模型預警系統;另一方面運用多種前處理技術結合多級串聯質譜技術,開發涉及8類280種物質的高通量檢測方法,形成3項技術標準、2項專利。
破解監管難題
近年來,各地監管科技支撐部門集中力量,對食品重金屬含量測定、蜂蜜產品鑒定、黃酒食品安全、食品包裝材料檢測等熱點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推動了行業發展。 湖南省長沙市食品藥品檢驗所等單位開發的食品重金屬檢測儀,能直接對稻米等農產品進行無損快速檢測,能在田間實現對稻米重金屬鎘的檢測,是我國2億噸稻谷收儲環節鎘含量檢測利器。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完成的“蜂蜜品質評價模型研究”,著力解決針對蜂蜜品質評價和真假鑒別的難題,研發了蜂蜜中維生素、酚酸類物質、內源性酶等46種蜂蜜內源性成分的檢測方法,研究了379個樣本,獲得2.4萬條檢測數據,確定了蜂蜜品質評價指標,建立了蜂蜜品質綜合評價模型。紹興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完成了“黃酒風險預警與品質保真技術集成及應用”,通過開展黃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的風險預警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安全控制技術指標,解決了黃酒行業共同面臨的難題。 在“食品及包裝材料中危害成分快速檢測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中,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與合肥工業大學等聯合開發了30余種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檢測新技術、新快檢試劑盒和試紙條及樣品自動化前處理工作站。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開發出了基因芯片,用于快速篩檢食品中常見致病菌,解決了傳統檢驗方法操作繁瑣、耗時,人員素質要求高的問題,可同時篩檢6種致病菌。
識別“非法添加”
針對保健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現象,各地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部門積極探索,取得了多個創新科技成果,給一線監管人員裝上了“火眼金睛”。 在“保健食品中違禁物質檢測技術和篩查裝備研究”中,中檢院建立了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檢測方法8項,非法添加物質離子遷移譜快速篩查數據庫1套,初步制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便攜式離子遷移快速檢測裝備,建立了保健食品監管標準信息資源庫。 南通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中心完成的“西地那非試劑盒檢測研制與應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是國內外首創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西地那非。遼寧省藥品檢驗檢測院完成的“快速檢測非法添加枸櫞酸西地那非的方法”,利用差示掃描量熱分析技術,檢測樣品中添加的枸櫞酸西地那非。這些成果均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專屬性強、準確度好等特點,適合基層、邊遠地區執法者現場執法使用。目前,兩項成果均已投入使用。
來源: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