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6-08-04
VR興起以來,很多人一直在探索新的人機交互方式,其中用手勢作為輸入又是比較自然的方式。為了實現手勢識別,很多人采用了基于圖像的方法,例如Leap Motion,ThisVR,英梅吉等,來自西安的比奇創新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肌電。
比奇創新的產品DTing基于表面肌肉電信號識別技術,通過八通道電極片緊貼皮膚表面,環繞采集肌肉動作時產生的電信號,來識別手指和手腕的靜態動作,通過陀螺儀確定手臂空間移動動作數據,兩者結合對手臂的空間運動和手勢進行識別。識別的運算在DTing內置的CPU完成,識別結果通過藍牙發送給對應設備。
創始人李瑋琛表示,目前DTing的原型機已涉及20多種手勢,識別準確率在90%以上,已經可以實現連接操控藍牙接口的開放無人機、藍牙連接的遙控玩具等。除藍牙外,DTing的通訊接口可以根據行業企業的對接方案需求進行更換和定制。他表示DTing可以用于AR、VR交互,桌面端、移動端手勢操作、機器人、機械臂控制、家用游戲機、智能電視手勢操作、機械外骨骼傳感等領域。最近大朋VR就聯合了OYMotion,將臂環用作了VR的輸入方式。
關于DTing產品定位,李瑋琛表示,DTing將定位為一款千元級的電子消費品,分成面向普通消費者和開發者的版本,針對普通消費者的版本會盡可能多的對接設備,方便消費者使用。在DTing之外,比奇創新也將給廠商提供定制移動手勢交互方案,對接肌電監測(運動檢測和醫療康復領域)和殘疾人機械義肢領域的需求。
與圖像等方式實現手勢識別相比,李瑋琛表示,DTing的優勢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設備獨立,計算在設備內完成,不占用接收物體的運算資源,二是使用不受限制,圖像需要在眼前的一定視角內才能識別,而DTing則不存在這種限制,只要手指做動作,就能識別,三是不容易受到光照、遮擋等的影響,而圖像在左右手交叉、遮擋、光線過強過弱時都會受到影響。
DTing項目14年10月就已啟動,15年11月比奇創新公司成立,公司目前20人左右。創始人李瑋琛曾在德國宇航與空間研究所負責宇航員地面訓練系統的操控部分的開發,即穿戴式手勢識別部分的相關研發,這也是產品核心技術的來源。其它成員有通訊領域世界三強的項目負責人、參與過“天河”計算機研發的工程師、國內知名院校的生物電研發人員等。公司在西安高新區,此前曾獲得中科院旗下一家基金的投資,公司成立一個多月后又北京東方國獅百萬美元級天使投資。
此前,國外也曾有一款肌電的臂環MYO,曾引起不小的關注,已經于去年發貨。
來源: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