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干細胞生物墨汁技術構建的3D生物打印血管成功植入恒河猴體內,實現血管再生。”我國首批“千人計劃”專家、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光英諾”)首席科學家康裕建表示,此項成果屬于全球首創,對干細胞技術臨床應用具有里程碑意義。
科研人員植入置換血管。丹琳攝。
11日,藍光英諾在成都發布,由其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同承擔的國家“863”計劃3D生物打印技術促進人工血管內皮化研發項目取得重大突破——3D生物打印血管動物在體實驗成功。
康裕建介紹,他所帶領的團隊從恒河猴身體中取出約5克脂肪,提取出脂肪間充質干細胞制成3D生物打印所需的“墨汁”,再用特制設備打印出血管,并置換該猴體內一段約2厘米的腹主動脈。術后1個月,打印血管已與恒河猴自身腹主動脈融為一體。
據悉,自2016年5月正式開始進行3D生物打印血管動物實驗,截至2016年12月1日,藍光英諾已在30只恒河猴進行體內植入實驗,實驗動物術后存活率為100%。
“打印材料取自實驗動物自體的脂肪間充質干細胞,保證了該血管移植在體內的安全性。”康裕建表示,傳統人工血管存在內皮化問題,易出現堵塞,約10年后就需更換。新技術解決了該問題,打印血管可終身使用。另外,移植傳統人工血管患者需終身使用抗凝劑,而打印血管將這一時間縮短到術后5天,此后無需任何藥物治療。
據悉,該技術將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療。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為全球第一。全球每年有約1.56億人、國內約1900萬人有人工血管移植需求。
藍光發展公告稱,下一步,公司3D生物打印血管將向有關監管機構申請臨床試驗。
“見證了這項技術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成果,讓我從一開始的質疑變得充滿期待。”國務院參事、原北京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對于這項“四川技術”點贊道,“科研創新發展與國家的實力分不開,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派出了很多優秀人才出國學習,現在這一批頂尖人才回國后對社會的貢獻很顯著。”
“盡管國外有類似的研究,但這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種。”田納西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主任托馬森教授預計,通過臨床試驗,技術有望在5到10年內大規模使用。
“會比現在便宜,而且是自己身體的干細胞,沒有排異反應。”對成本,康裕建透露低于目前人工血管。
托馬森認為,該項目為3D生物打印技術用在更廣泛醫學領域提供了可能,“未來可能會打印腎臟、肝臟等人體器官。”
此外,康裕建稱,目前已在嘗試打印類似管腔材料:膽管、輸尿管、輸卵管、食管,同時對肝臟、心臟等人體器官也在研發中,“借助該技術還將促進損傷器官再生,在人體器官出現問題苗頭時即予以修復。”
“打印出器官不是我們的目標,這只是一個研發技術的過程。”發布會上,康裕建表示,未來將改變現代以病為本的醫療模式到以人為本的健康理念,從標準化制藥過程到個性化健康管理,把醫藥行業變成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