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全程的42公里多、半程的21公里多,甚至是僅有5公里的微型馬拉松,選手跑完之后總有極大可能出現各種運動損傷。而今年,在終點處醫療點上,將有新的運動傷害檢測設備———便攜式肌骨超聲影像儀將為選手提供服務。
廣東工傷康復醫院粵港運動損傷康復研究中心負責人、主管治療師趙陳寧透露,一線的運動損傷治療師有了該設備后,能夠及時地進行定性、定位診斷,從而在現場就能快速為選手提供最精準治療。
超七成愛好者常受傷 錯把休息當治療
據悉,從2012年開始為廣州馬拉松護提供康復、運動損傷治療以來,該院已經連續五年為廣馬提供醫療幫助。結合歷年來的現場經驗、問卷調查,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已在2014、2015年連續兩年推出了廣州馬拉松運動損傷相關的調查報告。
結果發現,馬拉松愛好者受傷情況以馬拉松愛好者運動過程中偶爾受傷(74%),最容易受傷的部位為膝關節(50%)和踝關節(26%),然而有高達57%的馬拉松愛好者受傷后只是單純休息,33%的愛好者選擇休息但不明確診斷和積極治療,很多馬拉松愛好者沒有參與受傷后的康復治療(86%),大部分馬拉松愛好者只是把康復治療簡單地認為是按摩治療,僅僅有13%的馬拉松愛好者選擇積極康復治療處理“病痛”。
趙陳寧表示,長跑運動員比短跑運動員髂脛束磨擦綜合征(又稱跑步者膝)的發生率高,這一病癥就需要接受專業的康復計劃。
肌肉、軟組織損傷診斷以往靠經驗
來自急救醫學和運動損傷康復領域的統計顯示,諸如馬拉松這樣的高強度運動,往往會導致一些諸如髕骨軟化癥、髕腱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應力性骨折、崴腳等運動損傷高發。
“對于康復治療師而言,以往類似的現場治療往往是憑借治療師的經驗加馬拉松愛好者的現場描述。而有了便攜似肌骨超聲影像設備后,現場就能快速為傷者進行定性。不僅肌肉、軟組織損傷可以一目了然,一些肌肉、肌腱、骨骼連接的縫隙都能查找出細微的變化”,趙陳寧表示。而這一神器,其實也就是一臺便攜式的高頻、高清晰B超機。“以前傷者要做這樣的檢查,必須去到專科醫院的影像科才能操作,而現在有了便攜式機器,康復師們在現場就能提供快速診斷服務了。”
據悉,肌骨超聲作為超聲檢查的新領域,除具有無創、便捷、廉價、可復性強等優點外,還具備能夠對肌腱、肌肉的運動試驗進行實時動態觀察的獨特優勢。該設備使用高頻探頭,細微分辨率有顯著提高,可以和CT和MRI媲美并互補,甚至可提供其他影像學檢查無法得到的重要診斷信息。